村村有“银行”
2023-02-10 09:21:39 阅读数:5636

一心

上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农村刚实行的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需要,我市各乡镇信用社在各村设立信用服务站,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服务,因而被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村银行”。

分田单干后,农村百废待兴,农民刚刚获得自己的土地,迫切希望一展拳脚。就在这个时候,乡镇信用社开始从优秀的生产队会计队伍中推选村信用服务站会计,通过上门入户,把贷款送到农民手中,扶持农民独立自主发展生产。1983年11月,20岁的我担任所在生产队会计,后经村党支部推荐、乡信用社考察,兼任了村信用服务站会计,主要职责是在本村范围内为乡信用社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并做好存款兑付和贷款回收工作。

村信用服务站挂有“启东县志良信用社蟠龙服务站”的木质牌子,其实就是设在我家里的“个人机构”,没有正式的办公地点,。一纸一笔一算盘、一桌一凳一只包,成了村信用服务站的办公条件。每月信用社根据当月存款余额积分和货款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结算手续费,多劳多得,春节前后1个月是吸储收贷的旺季,业务做得好的村信用服务站月收入也有三四十元。

吸储工作,主要是等农户出售农产品或等有其他人情收入、劳务收入时上门宣传发动,吸收储蓄存款。每当得知谁家农户有收入时,我便第一时间上门做好服务工作,宣传储蓄政策与好处,方便群众存取款。吸储到的资金或用于存单兑付、放贷,或按规定解缴信用社。

当时村里有个扎染厂,有500多个小姑娘,每期发工资时,我主动与企业会计对接。本村的小梅,工号是122号,工资高,人又漂亮,很快进入了我的视线。每次开存单时,我故意拆分开,如500元的存单开成5张100元的存单,以增加与她的见面机会。可那是单相思,每次厂里发工资后第二天,小梅就托朋友把所有存单一并兑付转存到镇上信用社。后来一打听,小梅是独生女,与我那个年代兄弟五个的家境,不门当户对。邻村的小芳,工号250号,她知道我有吸储任务,到处帮我拉存款。她来兑付100元存单时,故意取50元现金再转存50元,不知她看上我什么,主动与我接近,增加碰头机会,可我说啥却看不上她,便去了一封信,感谢之余回绝了。

而放贷工作,是由农户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发放。100元以下,村信用服务站审核论证后直接放贷;100~500元,报信用社信贷员审核后方可发放;500元以上报信用社主任审批。信用社信贷员对村信用服务站进行监督,从内控制度、管理办法上把好关,并将主要的工作放在服务站建设和大客户的贷款审批上。当时,我们农村运输业除村里有一两台拖拉机外,都是人力平板拖车,而运输的活儿较多。为增加包产到户后农民的非农收入,创造致富渠道,我发动村里几个农户贷款到外地购买毛驴搞短途运输。正值农村大批建房造楼的年代,窑厂很吃香,村毛驴车运输队成立后,当地砖瓦运输的活儿全被村里毛驴车队揽下,最后发展到20多户搞毛驴车运输,大伙儿不仅还清了贷款,还率先成了村里的万元户。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乡镇企业开始遍地开花。

那时,我们村信用服务站的工作一直列全乡前茅,存款余额一直保持在40万元上下,到期贷款笔笔回收到账,并通过帮扶服务,完成了六七十年代信用社发放的农民陈欠贷款的清收任务。邻村信用服务站会计霞,也是个老先进,多次社里开会碰头,两人觉得谈得来合得起,后经另一村信用服务站会计阿珍介绍,我们走到了一起,直到今天。80年代后期,一些地方村级信用服务站会计非法吸收村民存款、假名贷款、侵占挪用客户资金等案件陆续发生,加之村级服务站会计劳动报酬不高,又接触大量的现金,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安全隐患。为维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誉和农村金融秩序,陆续撤销了村级服务站,存款贷款收归信用社办理。

几十年过去了,村级信用服务站对年轻人来说十分陌生,但我还是感激那个年代的“村银行”,有了“村银行”,才有我今天幸福的家。如今,我已从岗位上退下来了,虽然从未在正式银行工作过,兼职“村银行”的经历也没有写上我的简历,但那段在“村银行”的日子永远刻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