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来的开伙仓
2022-08-18 09:25:00 阅读数:1248

施正辉

壬寅年上半年,一位在启东工作的上海朋友因为疫情被囿于宝山某小区2个多月。回到启东叙述所历所思,富有戏剧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朋友是个女强人,孩子已12岁。娘家也在宝山,住在自家小区附近;婆家就住在一墙之隔的小区,属于静安区。夫妻两人都是独子,结婚后从没有开过伙仓,一直上父母家吃现成饭,三代人习以为常、甘之如饴,没有人认为不正常,谁也想不到有什么力量能够打破如此生活的平衡、平静与安顺。

突然,为了控制疫情,按照动态清零要求,上海实行封控管控。这可急坏了朋友一家。在听说即将封控的消息时,朋友火速到就近的超市买了点饼干零食和粮油盐醋等必需品。当时以为封控不会超过一周时间,没有必要吃住在父母家。哪知道一周又一周,一连八九周,回想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至今仍后怕,一生难忘。

封控伊始,朋友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家里没有电饭锅。好在找到一只小蒸锅,变着法子将饭菜弄熟。在家翻找,好不容易又找到了一口铁锅,但却没有铲子,只得用一把木铲替代。所有厨房操作虽然稚嫩、笨拙、可笑,但富有挑战,能通过自己劳作维持消化系统运行,也已自我满足、自我惊诧了。

在足不出户、人不出区的封控时期,社区送来的茄子、土豆等食材不知道怎么烹饪也没信心煮,最多时11只茄子排队似的躺在地板上,似乎抗议一般让人发愁发悚。朋友弱弱地问孩子,想吃茄子吗?孩子说,不吃了吧,估计也煮不好吃的。感恩时代,感谢网络,平素不开伙仓的一家三口努力通过度娘变着法子用最简单的方法完成食物由生到熟的蜕变。

平时,朋友不喜欢吃番茄、卷心菜等家常菜,而此时番茄却成了最佳菜肴,因为既可生吃又方便烹饪。当然,当饭来张口的日子突然终止,需要自食其力的时候,朋友一家对长辈勤劳的认可、对安逸生活的珍惜更上心头。平时,衣食无忧、挑三拣四的日常切换到吃了今顿愁下顿的状态,失落、抓狂、心慌等情绪充斥心间、笼罩全身。

当疫情封控宽松一些后,朋友的父母偷偷将煮熟的饭菜用长竹杆挑过墙头从静安送到宝山,此景瞬间定格在三代人的脑海。事实上,疫情催醒催熟了不少人,譬如我的朋友被疫情逼得终于开了伙仓,为小家完备了功能,与往常相比,多了一种家的味道,加深了对家的依恋。

当物流初通时,我们曾经买了点零食熟食等准备打包寄给朋友,哪知道原先预定的线路中断,不得不第二天再找渠道托运。当朋友一家收到这些原本在超市可能不屑一顾的东西时,变得兴高采烈。面对久违的食品,朋友一家三口不能也不敢饱餐,需要计划着食用,最低程度地消费已有的能量,以应付更长时间的不确定性。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能够正式解封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被几乎要断顿的恐慌侵入,怎一个苦字了得?而那种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笔不可替代的人生财富呢!

在重新获得迈出家门、步出小区获得相对自由的第一时间,朋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商店添置日常用品。当她购买铲子时,服务员好奇地询问难道家里没有铲子?当获知真相,尴尬了当事人,惊呆了在场其他人。不管如何,朋友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吃现成饭可以,但绝对不能一直吃!

朋友回到启东后暂时不敢再回上海老家,关在上海的家里、小区内的感受不堪回首。相仿情形下,总觉得启东比上海更能扛住生活的日常所需,起码最基本的食材更易获得。

当然,不管在哪里,开伙仓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