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杂感
2022-08-18 09:25:01 阅读数:1184

袁志冲

盛夏的色彩 徐昕摄

烟花三月,随文友们去扬州采风,东张西望,走马看花,又听导游讲解,一路走来,长识不少,穿越时空,即景思古,颇有感想。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如今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东关街上的大麒麟阁茶食店、四美酱园酱菜、谢馥春都非常有名,重要的是,这些店都是颇有地位的老字号。天下游客凡到扬州,必去东关街一逛。

天下着小雨,时断时续,才收拢伞又得撑开,令人捉摸不定,叫“嬉雨”也不错。各色各样的伞在雨中形成了一条滚动着的彩流,给这条老街平添了几分姿色。

打着伞在老街上穿行,则另有一番情趣。自己的伞时不时会与对方的伞“相鼻头”,把自己的伞稍稍扬起想看看对方是谁,但见对方并不理会,稍停即转就过去了,是男是女、是少是老?叫你寻思不着。当然也有善解人意的,双方不约而同扬起小伞,照面招呼。自己虽然是瘦老头一个,但若遇见美女俊男,仍会眼前一亮,脑际顷刻浮现自己当年与伙伴们攀肩搭背、前仰后蹭,走两步退一步,追逐嬉戏街头的情景,于是时光倒转,青春重生。若对方是老头老太,自然是眼来神往,心里说,下雨天你们也来凑热闹、轧闹猛?彼此彼此,老顽童一个!满足感、幸福感油然而生,再活500年又何愁?

脚下是饱经游客脚板打磨的石块及青砖,只是中间原先的石条基本不见了,换上了现代的水泥制块,难免有点煞风景。街的两面,自然是各式各样的商铺门店,多是各式祖传秘制的传统美食小吃以及民间手工艺品,五步一铺、十步一店,鳞次栉比,叫你目不暇接。偶有前店后作坊,门面很小,才五尺宽,进去则别有洞天,或是传统工艺作坊,有的则已辟为“大商场”。有些人顺着一个方向往前走到街尾,再掉转头顺着街的另一面往回走;而我们则东拐西弯,“之”字形往前走。不时有店员招呼我们进店品尝他们的糖果点心。但我们基本上都是看客,东瞧瞧西看看,只问不买,只看不尝。一个门店一个门店地挨着看过来,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扎,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凑,享受的就是这么一个气氛。

闲逛了近一个小时,该往回走了。这时,有人嘀咕,怎么没有听到“现代化”(音响)广告和拉客声?是呀,这么一路过来,这么上千家店面,竟没有一家播放刺耳的音响做广告叫卖的,也没遇到死皮懒脸、前拉后扯的“拉客”,这对于曾经在相似商业街受尽噪音折磨的我们,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于是,大家借题发挥,引发了一番议论。

文化、文明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沉淀。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它的过去、它的源头,都有它的古存和故事。懂得保护、懂得传承,才是文明,反之就是愚昧。打着“现代化”的幌子,实施所谓的“旧城改造”,打着发展文化旅游的幌子搞房地产开发,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遗产毁于一旦,这不是文明,而是野蛮。

东关街这么一条历史老街,历经天灾人祸,几经毁复,最终被比较好地留了下来。虽然有些建筑已饰有现代化元素,而且旁边还增加了一些不相衬的现代建筑,但总体来说还是保存了她的古风古韵。足见扬州人民骨子里的文化底蕴,也足见扬州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一大批文化工作者对家乡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才使这条老街逃过了一次次“浩劫”。

我们启东成陆时间不长,但也有相对的沙地文化遗迹古存,比如北新镇老街、海复镇老街,比如吕四鹤城公园、吕四老街,比如合作的天子教堂等,现在怎么样了,都已被弄得面目全非。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无异于当年的阿房宫毁于一炬。怪谁?怪领导决策者、还是怪那些逐利的开发商?我以为,还是在于我们年轻的沙地人内心缺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用太极拳习练者话说,缺少内在的功力,见宝不识。犹如一堆树根,在俗人眼里,那不过是一堆很有火力的木柴,而艺术家,就会如获至宝,在他们手里,终成价值连城的根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