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话纳凉
2022-08-12 09:27:05 阅读数:909

沈晖

学校放暑假,小外甥来我家,天天喊着开空调。有一天电表突然跳闸,孩子就吵着:“哎呀,热死了!”

想想我们童年时代,农村没通上电,别说家里没有冰箱、空调,白天还要头戴草帽、顶着烈日参加生产队劳动。尤其是在一人高的玉米地施肥、锄草,常常累得汗流浃背,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摇着芭蕉乘凉,享受人生的快乐!

在我的记忆里,盛夏酷暑季节,太阳炙烤着大地。每当中午,树叶卷起喇叭,庄稼耷拉着脑袋,大地被晒得好似在冒烟。大人下地劳动,我们小孩子大白天经常泡在河里捞鱼摸蟹,只有到了夕阳西下才匆匆回家。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傍晚天气依然闷热,因此,家人常将饭桌搬至屋前场院。吃好晚饭,我就穿着裤衩躺在饭桌上纳凉。一旁的母亲,常常一边摇着芭蕉拍蚊子,一边讲那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让我在露天纳凉中渐入梦乡。但也有几次,半夜突然下起雷阵雨,使我躲避不及淋成了“落汤鸡”。

家住西宅的凌家爷爷喜欢给我们讲那历史故事。他一讲起三国、水浒,顿时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夏天正好纳凉休闲,我一吃好晚饭就往西宅跑。有一次,他讲聊斋故事,我听得入迷,当我听完故事,不觉已是深夜。这时天空一片漆黑,又没有手电,经过一片玉米地,风儿吹过沙沙作响。想着蓬头垢面的女鬼,心里吓得发怵。虽说两家相距不足千米,只好退到那里,后来凌爷爷送我回家,现在想起真是幼稚可笑。

李太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曾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一句,可见古时东晋诗人谢灵运已穿着木屐登山云游了。可在六、七十年代,农村经济比较贫困,塑料制品尚未普及城乡。一到夏天,男的几乎都光着上身,别说穿塑料拖鞋,就是一双木屐也是纯属少见。那年我的堂兄16岁,其父开修车铺生意不错,到上海给他买来一双木屐。晚上乘凉,每当听着“踢踏踢踏”的木屐声,就知道是堂兄来了,令人羡慕不巳。

一天下午,我就找来一块木板,借来锯子将其切割成鞋形,接着用砂皮不断打磨,然后再用几个钉子敲在前面边缘,最后到堂叔那里要来2尺长的旧车内胎一分为二做襻带。虽说加工时不慎被刀划破手指,但穿着自制的木屐,夜间纳凉时走起路来铿锵有力,心情倒是十分愉悦。但也有一次晚上在外突遇大雨,木屐打滑摔了一跤,结果膝盖红肿还痛了好几天。后来,美观、轻便、坚固的塑料拖鞋进入城乡,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昔日“踢踏踢踏”的木屐声,迅速在社会上销声匿迹。

那个时代不但物质匮乏,而且文娱生活也不丰富。吃过晚饭,父老乡亲三五成群地来到生产队仓库场上,手拿蒲扇,边唠家长理短、谝趣闻轶事,边借风纳凉。农村的“五·七夜校”更是成了年轻人晚上纳凉、谈恋说爱的好去处。每当夜幕低垂,月光如水,大路上男女青年成群结队,男的身上喷着香水,头发梳得油光照人,女孩子裙子飘动、楚楚动人,他们嘻笑怒骂,打情骂俏地走入夜校。当时我还小,是哥哥的“跟屁虫”,那时我还不明白,为什么大哥们不欢迎我,老是要赶我回家呢?

今非昔比,沧桑巨变。现在农村到处高楼林立,道路宽敞。即使是炎炎夏日三伏天,农户基本上家家有电视、冰箱、电扇与空调,如说夏夜纳凉,也是可有可无,再说,现在手机、电脑普及,信息交流十分便捷,年青人谈情说爱限于纳凉聚首的情景,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