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守岛家国情
2022-06-10 09:01:43 阅读数:1081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啊~自从那天上了岛,我们就把你爱心上……”这首《战士的第二故乡》,对于曾在渤海前哨长岛服役过的启东老兵来说,那亲切的歌词,动听的旋律,仿佛就是为他们创作的。每年“八一”前夕,启东籍长岛老兵总要相聚在一起,唱这首歌,叙“长岛岁月”战友情谊。

长山列岛位于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是拱卫京津的海上门户,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曾先后7次由这片海域长驱直入,从塘沽登陆侵入京津,犯我中华。长岛远离大陆,除10座岛屿有人居住以外,多数是无淡水、无居民、无交通的“三无”小岛。而那些有居民岛屿上的所谓淡水,也是苦涩苦咸、难以下咽。渤海海峡一到风季,十天半个月不通航是常事,守岛官兵断淡水、断给养时有发生。

海上一寸土,胜于大陆一座山。海岛再艰苦也要有人守卫。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起,先后有四代启东热血儿女,以一腔家国情怀,前往千里之外的长岛,戍守海防,奉献青春。

陆廷贵和陆献文是1960年和1965年进岛的第一代启东籍“老海岛”。

1921年出生的陆廷贵,时为启东合丰乡人,抗战时参加新四军,先后任东南警卫团战士、班长、排长,参加过著名的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1960年初,他由舟山水警区某部营教导员调任驻南长山岛守备29团政治处主任,接着又先后任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委,并兼任长岛县革委会主任,1985年离休。他为海岛奉献了青春,1990年病逝于要塞区蓬莱第一干休所,最终连骨灰也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1969年2月,陆廷贵将刚满18岁的二女儿陆忠颖送到了驻长岛某部当兵,将戍守海防的接力棒,交到女儿手中。陆忠颖于2000年在军队技术7级(副师职)位置上退休,她和父亲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海岛”。陆廷贵女婿、陆忠颖丈夫许忠平,也是1969年冬入伍的启东籍长岛老兵, 2000年在军队技术7级(副师职)军医岗位上退休,在要塞区整整待了30年。

启东志良乡出生、1950年春入伍的陆献文,曾是26军78师233团3营一连卫生员,入朝参战时还不满15周岁。1952年5月,他披着战火的硝烟回国,不久被编入要塞区驻蓬莱“老八团”,1965年3月任驻长岛某要塞区工区卫生所所长,1978年9月转业。13年的海岛生涯苦不苦?苦!可是陆献文说,我们吃的这些苦,与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相比算什么!

第二代“老海岛”是1969年冬进岛的1800余名启东籍战士,全上了大、小钦岛,南、北隍城岛、砣矶岛——长山列岛最前沿的“北五岛”。其中20多人上了无居民、无淡水、尚无两个足球场大的高山岛。然而,这批怀揣“保家卫国”理想信念的启东铁血男儿,不负祖国母亲和家乡父老重托,在艰苦的环境中,践行“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老海岛精神”。

第三代、第四代“老海岛”,为新一代启东籍长岛兵。其中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高校毕业后进岛、获济南军区表彰的“优秀学生官”朱锦新;有2006年入伍、2010年进岛的二等功臣吴帅燕。目前仍在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服役的吴帅燕,经常上岛检查指导驻长岛部队的有关通信战备工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入伍的“老海岛”们,如今都已白发苍苍,步入古稀之年。但这些年,大伙儿依然以满腔的家国情怀,利用晚年的宝贵时光,为传承和弘扬“老海岛精神”发挥着光和热。继笔者创作的长篇散文《长岛岁月》出版后,秦汉庄、徐守祥、杨建新、施国云、黄鹤群等启东籍战友积极参与《我们的长岛岁月》一书征稿活动。2015年“八一”前夕,笔者应邀前往老部队“‘老海岛精神’大讲堂”作《“老海岛精神”铸就我精彩人生》的演讲,受到官兵们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