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茅晨华
“厂房是租、是买还是入股?这个决策直接影响后续项目推进节奏,你们得抓紧敲定方案,我们这边也要准备后续审批流程的筹备工作。”出差刚回来的生命健康产业园招商局副局长周兵,一大早电话就“追”了出去。电话那头,连着的是一个总投资1亿元的“小而精”生物医药项目。
周兵和团队之所以如此“锱铢必较”,正是因为生物医药产业关乎园区转型发展的核心命脉。它不再是过去传统化工时代高能耗、高排放的模式,而是以其高附加值、强创新驱动和低环境风险的特质,成为园区从“化学动力”转向“生物智力”的关键引擎。引进一个优质的生物医药项目,意味着引进了一条潜在的创新产业链、一个未来的经济增长极,这直接决定了园区在区域竞争中的能级与地位。
为摸清这个项目的“真实家底”,周兵下足了“绣花功”。不仅从各种渠道打听企业的经营口碑与技术实力,每次考察更是带着“问题清单”直奔现场,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摸清上下游情况。“企业心里有顾虑,不能等他们找上门,得主动把政策讲透、把风险算清;流程上遇到‘卡点’,更要第一时间对接部门、打通堵点。”周兵的工作笔记本上,记满了项目对接的“细节账”,在他看来,招商工作不仅是“引进来”,更是“稳得住、落得下”的全过程服务。
10月份以来,生命健康产业园多个优质项目齐头并进,进入签约前的关键冲刺阶段。周兵“紧盯”的生物医药项目,项目方看中的正是园区现成的甲类生产车间和仓库。“得知企业需求,我们一刻都没有耽搁,寻找合适场地,协调实地察看、方案协商等。”周兵介绍,这种“不等不靠、主动靠前”的服务,为项目落地按下了“快进键”。而这样的“快节奏”已成为园区招商团队的日常。
如果说生物医药项目的快速响应是决策效率,那么另一个总投资5亿元的炭黑新材料项目,则见证了园区服务效率的“极限提速”。这个从上海迁移而来的项目,看中的是园区完备的配套设施和产业链。园区深知“快”就是最大的竞争力。在项目尚未正式签约落地的阶段,企业表达了希望尽快启动的迫切需求。
“不能让程序等人,要让服务跑在时间前头!”园区做出了一个大胆而高效的决定:事事做在前,在项目未正式落地前,先协调资源帮助企业租赁好过渡厂房,并全力协调人力、物力,为项目“保驾护航”。正是这种“想在企业前头、做在企业前头”的超前服务,彻底打动了企业。目前,该项目的设备已运抵租赁厂房,即将在临时厂房内先行开工建设,实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高效率。
这种效率,已渗透到园区的每一个服务环节,也让园区结出了累累硕果。总投资5亿元的贵金属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生物分解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新型作物营养剂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高端涂料生产项目均已明确投资意向,将于四季度集中签约。一张张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生命健康产业园以效率为笔,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的生动实践。
进入四季度,生命健康产业园的发展热潮愈发澎湃。“四季度是定全局、保全年、谋明年的关键时期。”生命健康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郁建峰表示,园区将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姿态,以最高的效率、最优的服务、最实的举措,与时间赛跑,用实际效率换取园区发展的增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