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90年的记忆
时间:2024-05-09 A+   A- 举报

原启东大生二厂职工家属保允正向我市博物馆捐赠3件文物——

穿越90年的记忆

本报记者 顾敏娟

5月7日下午,启东博物馆内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原启东大生二厂财务保实甫的儿子保允正将伴随父亲一生的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启东博物馆。

一本通讯录、一张“轮船牌”商标、一枚蓝色的职员徽章,是80多岁的保允正悉心珍藏了几十年的宝物。这是他父亲保实甫留下的遗物,也是张謇在启东创办大生二厂的历史见证。

保允正的父亲原先是大生第二纺织厂的工人,隶属财务科,通讯录上记录的主要是行政人员及其住处。职员徽章是纺织厂的厂徽,“轮船牌”商标则是当时大生二厂的商标。这些老物件距今已有约90年的历史,保允正虽经历多次搬家,但它们依旧保存完好,没有丝毫破损。

保实甫,原名保思焕,是南通通州人,曾在张謇创立的通州师范学校学习,与校长张謇结识,而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一名语文教师。1904年,张謇筹资集股,在现启东久隆一带筹建大生分厂,即大生二厂。张謇提议让他来此工作,保实甫就此在启东安家落户。这些承载了启东老一辈奋斗史的老物件,就像一部史书,记录着近百年的沧桑岁月。“这些东西保存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所以和我儿子商量后,决定捐献给启东博物馆,让启东人民都知道张謇的实业精神。”保允正笑着说。

当天,启东博物馆与保允正和他的儿子保勇签署捐赠协议,并向他们颁发收藏证书。博物馆后续进行登记入库后,将放至博物馆3楼的启东历史文化陈列馆内展出。“今天捐赠的3件文物都属于大生二厂的文物,十分罕见稀有。特别是轮船牌商标,在别的档案和记载中都未出现过。此次捐赠的3件文物弥补了我们馆内大生二厂文物的空缺,帮助我们能更好的研究大生二厂。”启东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张佳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