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周才平打出了自己的生意理念之后,就遭遇了很多业界人士的质疑:不喝酒如何交流?不应酬如何联络?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可是,周才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但愿,“只做不用喝酒的生意”能成为社会导向,能成为文明风尚。
今年刚过不惑之年的周才平是湛江雷州人,先后在多家著名企业从事一线销售工作。2007年,时年30岁的周才平在职业生涯最顺利的时候却毅然辞职。他坦言,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愿参与传统的生意应酬。他自己在中山市创办了一家电器公司,他坦言:“我只做不用喝酒应酬的生意。”“只做不喝酒的生意”还能不能做成生意?他用事实做出了回答:企业年最高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2月23日《中山日报》)
滴酒不沾、香烟不抽,还能不能做成生意?自从周才平打出了自己的生意理念之后,就遭遇了很多业界人士的质疑:不喝酒如何交流?不应酬如何联络?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可是,周才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不喝酒不抽烟一样能做成生意。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抽烟喝酒已经成为做生意的法宝。前几天看过一个电视连续剧,反映的是从事营销的艰难。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难以忘记:为了拿下一单生意,营销人员不得不陪着客户喝酒抽烟跳舞,在酒桌上有一个客户说“干一杯就是10万元的单子”,结果销售人员一口气干了10杯白酒,拿到了100万的业务。这反映的是创业的艰难,是为了梦想而打拼的付出。可是,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如今生意场上的诟病和问题。谈生意离不开喝酒,离不开应酬,虽然生意做出了,却损害了身体健康。
无酒不成席,谈生意就是喝酒吃饭。这已经成为了商界的一种现象。如果是在物资匮乏的时代,我们是能够理解的,谈生意顺便能“美餐一顿”也是一种收获。可如今不同了,人们更在意的是健康的生活模式,吃吃喝喝不是美好的事情了,反倒成了一种无奈的负担。
作为生意的一方,总是认为自己有求于别人,就要用“肉山酒海”,就要用“琼浆玉液”来表达自己的真情。殊不知,对方可能并不喜欢,也只是为了能做成生意,不得不参与这样的酒场和应酬。可能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烦恼和负担。只不过是都不好意思拒绝这样的宴请罢了。
再说了,在酒桌上谈成的生意,也存在纠纷的隐患。我们知道,很多人在赴宴的时候,就带着合同而去。大家都喝得醉醺醺的,就给合同的签订留下了隐患,该修改的条款忘记修改了,该处理的段落标点忘记处理了,等待酒醒的时候,合同已经生效了。无论对于任何一方,都不是最美好的结局。
最为关键的是,很多酒场上的生意,还损害了健康。合同倒是签约了,可是身体毁了。钱倒是赚到手了,可是英年早逝了。做生意还是少些不必要的酒场和应酬。如果是真心做生意,靠的是大家共利共赢,靠的是互相关心,靠的是真正的友谊。“只做不用喝酒的生意”,这位老板其实是把做生意变成了做情义,只有这样的生意才是久远的。这是商界该有的魅力。
但愿,“只做不用喝酒的生意”能成为社会导向,能成为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