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2014-02-14 A+   A- 举报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央视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勾起无数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不过同样是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古人的说法则更加丰富多彩和文雅贴切。

那时候没有衡量时间的明确标准,古人们常常睹物生情、借景抒怀。

圣人孔夫子站在堤岸上看着河水滔滔、奔流不息,便道出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何尝不像一条大河,不分白天黑夜弃我们而去。无独有偶,宋代词人苏轼夜游赤壁、泛舟烟波的时候也曾叹古伤今。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势何等雄壮,一时多少英雄豪杰,“而今安在哉”?自己年近半百,非但功业无成,还戴罪黄州,壮志未酬却难奈时日无多。于是挥毫写就名篇《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羨长江之无穷……”此乃借江河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与前者的江河之殇不同,唐代诗人李白喜欢从皓月中汲取灵感。当他仰望亘古如斯的明月、举杯沉思的时候,用精彩的回环手法吟唱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应如此。”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苍穹中同一轮皓月,或许皆有过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慨吧!

曾被武则天召见,授麟台正字、又任右拾遗的陈子昂对于时间的咏叹更是一绝。其最负盛名的作品《登幽州台歌》营造了一种浩瀚天宇和沧茫原野交融的雄浑意境,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更体现了这位文人俯仰古今时空的宇宙意识。

当然,对于“时间都去哪儿了”,古人既有大气磅礴的说法,也有清新婉约的语调。南唐后主李煜由一国之君变为阶下囚的时候,曾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感叹时光的流逝。而“宋末四大家”蒋捷的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则抓住夏初樱桃成熟颜色变红、芭蕉叶绿由浅入深的色彩变化,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慨叹。

世人对时间的忧患意识,古而有之。古今之人关于岁月之河的生命咏唱,启示着我们如何把握当下、珍惜时光。

蓝梓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