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为未成年人织就安全网
2024-04-09 09:43:32 阅读数:164

据《新华日报》报道,3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修订草案)》。这次修订基于未成年人群体以及外部环境都发生较大变化的现实,对校园欺凌与暴力、监护人放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等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制度回应,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导向得到进一步强化。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团伙化、网络化等现象,产生的相关案件引发社会高度重视,在这一背景之下对相关条例进行修订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订既有涉及教育监护的“软措施”,也有涉及运用高科技、数字化、智慧化犯罪预防领域的“硬治理”。

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必须从教育入手,教育是软性的,看起来没有强制力,但实际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在于树立一个正确的示范。

从大量的案件来看,未成年人走上“歧途”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监护人教育的缺失、缺位。此次修订草案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履行监护职责不力,放任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修订草案要求,办理相关案件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训诫,并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所以,未成年人犯罪某种程度上反映的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的问题,更是未成年人背后的家庭问题,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相关部门教育家庭。从家庭教育到教育家庭,在破解未成年人犯罪方面,需要多一些这样的理念与方式转变。

此外,这次草案修订中强化了教育、公安部门应当与学校建立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早期预警、事中处置及事后干预机制,及时处理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也就是强化了相关部门的硬性治理的环节,尤其是将预防工作纳入平安文明校园建设内容中,会同公安机关建设校园及周边地区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开展预测预警。

如今社会治安管理在高科技、大数据的支持下变得更加高效与智能,将这套成熟的管理系统应用到校园及其周边的安全预警与巡逻非常有必要。欺凌和暴力见不得阳光,高科技的介入是震慑,更是有效监督。通过多部门的预警、处置、干预等硬性介入,表明了社会治理的态度与决心,以填补未成年人管理的真空地带,将更多未成年人纳入社会各方携手织就的保护网。

软硬兼施,期待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让欺凌与暴力远离校园,远离我们的孩子。

(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