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家访要谢绝
2018-02-26 09:20:24 来源:启东日报 阅读数:1916

今年以来,我市一些机关单位为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积极探索开展了干部家访活动。由机关单位领导或科室负责人分别到有关工作人员的家庭进行慰问,了解情况。通过对干部家属介绍干部在单位的现实表现,了解干部的家庭情况和“八小时之外”的生活状况,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并听取家属对本机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因工作需要,为了了解民情民意,上级到下级,领导到群众家中“家访”很有必要。

可时下有的人为了“密切联系领导”,经常到领导家中“家访”,他们打着“拜访”、“看望”的旗号,而行贿赂之实,藉此与领导拉关系、套近乎,以期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少数领导干部的“拒腐防线”在“家访”中被冲破了,诸多贪官都是从下级或服务对象的“家访”中尝到甜头,以致收受贿赂一发而不可收,最终跌进了自己挖掘的坟墓。如此“家访”,最终彼此受害、两败俱伤。

对携礼上门的“家访”者如何对待呢?《清代名人轶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某资郎夜里给宰相刘统勋送礼,刘统勋拒而不见。第二天,刘统勋把某资郎叫到政事堂,当众斥责说:“深夜叩门,贤者不为,你有什么要说的话,不妨当着众人的面说明白,即使对老夫我有什么批评,也可以当众指明。”某资郎羞愧难言,众人也受到了教育。如果某位领导干部也遇到了类似的“深夜叩门”,那么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对“家访”者说:“你有什么要说的话,不妨当着众人的面说明白”。

当然,到领导家中“家访”的,也不乏是去谈工作的。可是,如果把领导干部的家作为办公地点,又有几个下属能畅所欲言?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又能否被采纳呢?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既然是“工作”一类的公事,自然是在办公室谈更为合适,因为在家里谈多有不便:一是不利于保守秘密,二是瓜田李下让人生疑,三是影响领导家人的正常生活。既然如此,何必硬要到领导家中谈工作呢。

要求领导干部谢绝“家访”,乍一听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实则是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是筑牢“家庭防线”的措施。各级领导干部当身体力行、自警自律,切实将那些别有用心的“家访”者拒之门外,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不给家庭幸福生活埋下祸根、留下悔恨。作为领导干部的下属或服务对象,更应该理解和支持领导,要多对领导敲警钟,切莫给领导帮倒忙。

(张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