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当打工仔”
2017-07-05 09:25:52 来源:启东日报 阅读数:1768

初见黄向前是在一个周五的下午,距约见的时间刚过不久,只见一个气质干练的女士站在窗口,走近询问,果然是黄向前。简单寒暄之后,记者问起她在香港的那些岁月,黄向前沉吟片刻后打开了话匣子,一个普通人视角的香港就这样展现开来。

出生在启东汇龙镇的黄向前,18岁时就在幼儿园当起了老师。1992年底,由于探望远在香港的伯伯,黄向前第一次来到了香港。那时内地的发展程度还不高,香港的繁华景象对年轻的黄向前冲击不小。1995年8月,黄向前正式投奔在香港的伯伯,开始了十多年的香港生活。

“毕竟人生地不熟的,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虽然有亲戚,但一开始还是不知道该去做什么,所以我那时候就天天看报纸上的招聘信息。”回忆当时的情形,黄向前对自己迷茫之后的选择还是比较满意的。“那年临近回归,来香港的内地游客也越来越多,但是香港本地人其实会讲普通话的很少,所以我找到了一份需要会讲普通话的工作。在香港宝国珠宝金行位于尖沙咀的一个门店当起了营业员。”

要融入一个地方,语言关是必须要克服的。“我最开始在一家珠宝店工作,巧的是遇到了一个北京过去的小姑娘,一个福建来的小姑娘,还有一个巴基斯坦的男同事,大家年龄相仿,巴基斯坦的同事粤语讲得比较好,我们就向他请教,我们也教他普通话,大家互相学习,不知不觉间就对粤语掌握的差不多了。”

“我平时还看电视新闻自学粤语,有时候碰到难懂的香港俗语就向当地人请教。”就这样,黄向前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掌握了粤语,一年后已经可以很流利地跟当地人进行交流沟通了。“当地人都听不出我粤语中有其他口音,纷纷夸我有语言天赋。”黄向前笑着说。

2005年,黄向前选择去做义工。黄向前对记者说,她去看望的老人,有一个90多岁的香港老人让她肃然起敬。老人家虽然是香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是对内地的情况非常关心,非典时期还向内地捐了1000只口罩,汶川大地震也捐款了一两千元钱,要知道他自己也就是靠着两三千元补贴度日的。“从老人的身上,我能看到很多香港人真的是心系祖国的!”

2008年,由于身体原因,黄向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启东。“年纪也大了,以前年轻的时候还想着拼一拼,现在还是想着回到自己的家乡,无论走多远,根总在启东,这里有爸妈、有朋友、还有生我养我的土地。”说到家乡启东,黄向前依然饱含深情。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与内地差距在不断缩小,在家乡生活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的不习惯了。

现在,黄向前大多数时候住在启东,她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和香港的朋友还保持着联络,偶尔还是会回香港转转的。“一个人在外面拼搏久了,还是想回家,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在这里,不会感到孤独。”黄向前说道。

本报记者 李朱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