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保护区调整 主要保护对象为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物种
时间:2007-11-09 A+   A- 举报

本报讯   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调整近日获省政府批准。调整后的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由477.34平方公里缩小为214.91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物种。

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2年11月,因该区域属江海交汇处,为河口典型的生态湿地系统,造就了丰富的水生植物、沼生植物、盐土植物。这里还生存着约132种鱼类,其中包括白鳍豚、中华鲟、江豚、白鲟等濒危洄游的水生动物。同时长江口北支水域还生存着如甲壳类、贝类、多毛类、蛭类等27种底栖生物,闻名于世的中华绒螯蟹产卵地就在北支入海口的黄瓜沙四周。另外在兴隆沙东部,栖息着来此越冬的天鹅、白鹳、白头鹤、丹顶鹤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的鸟类有160种,为候鸟越冬和迁徙的重要停歇地。

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4年多来,政府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科学研究活动,自然保护区的河口湿地及物种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由于省(市)界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崇启大桥的立项,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自然保护区,2005年我市委托南京林业大学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进行科学考察,编纂了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调整的规划。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区范围西起吴仓港外,东至启兴沙东;南起启兴沙南,北至长江大堤外2.4公里,保护区总面积214.9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75.15平方公里,缓冲区74.44平方公里,实验区65.32平方公里。  (沈威宇  刘效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