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成交第一单外卖到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外卖市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约五成。(1月15日 新华社)
外卖订餐、便捷买药、闪送到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拿出手机“点外卖”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骑手数量已突破1000万大关,日均配送订单量超过8000万单,外卖服务已经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城,带动相关消费超万亿元。“小黄帽”“小蓝帽”们穿行于人流、车流之中,“跑”出全球最大的外卖市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道独特的“流动风景线”。
从“搬运美味”到“万物到家”,“无所不送”的外卖服务不断催生出新的消费增长点。据统计,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达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外卖服务、新零售等线上营销模式已成为餐饮企业重要的盈利渠道之一,推动了餐饮数字市场的持续扩大。与此同时,消费升级带来了多元化的需求,各大平台纷纷将业务范围从单一的餐饮配送向全品类服务拓展,延伸至生鲜、母婴、商超、出行等多个领域,促进了外卖行业的转型与发展,使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外卖“方便”的背后,离不开不断升级的服务供给。在东北滑雪场,“外卖送雪服”正成为年轻游客的便捷新体验;杭州、广州等地酒店内,机器人配送“大显身手”,显著提升了配送效率;北京八达岭长城开启“飞的”模式,无人机配送覆盖衣食用行等多种商品,让外国游客对中国“硬核”科技惊叹不已……这些创新服务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为外卖行业开拓更多“新场景”。面对日益扩大的外卖市场规模,只有不断提供多样选择、释放更多优惠、完善服务水平,才能满足超大规模的消费需求,提升大众生活便利性和满意度,进一步推动社会高效运行、激发城市活力。
如何让越“跑”越大的外卖行业行稳致远?提升骑手获得感是关键。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纽带”,外卖骑手不仅对商品流通成本有着直接影响,更是消费者体验的关键因素。从多部门优化外卖算法,严防平台一味压缩配送时间,到明确将“外卖小哥”纳入最低工资保障体系,再到“骑手友好社区”“小哥码”“一望到底”等项目落地,逐步解决骑手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等实际问题……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并出台政策举措,为每位“赶时间”的外卖骑手提供更多职业保障。在社会关怀与支持下,外卖骑手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明显改善,也为外卖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小外卖”跑出“大市场”,高频消费活力迸发。外卖市场的成长壮大,需要各方面携手。相信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驱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外卖行业将向着更健康、更便捷、更智能的方向继续“奔跑”,形成新的消费增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幸福生活赋能添彩。(苏旅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