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这一节日,于每一位公民密切关联。尤其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要求,令这一节日更具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治中国的根基。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全面进入新时代以后,宪法始终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引导规范与保障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是第四部了,第四部又先后进行了五次修改。与时俱进的大法,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法治保障,更是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护身符”。每位中国公民必须对宪法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越雷池半步。
国家设立宪法日,目的是要加强宪法的实施,让其纸面上的文字条款变成人们日常行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宪法只有通过实施,才能获得活的生命,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
首先,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遵守宪法。当你举起右拳进行任职宣誓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必须要有法治意识,要有宪法这个本本。忠于宪法既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最高要求,也是底线要求。因为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如果不依宪办事,仅凭个人兴趣爱好处理问题,那么你就将背离党的意志,失去民心。要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将宪法记在脑子里,刻在心坎上,不仅要提高服务效率,更要提高依法办事水平。
其次,每一位公民都要树立宪法意识。宪法是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保障书,而在目前,部分公民在享受权利的时候振振有词,但对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却置之脑后,逃避服兵役的、不愿赡养老人的、遇事诉诸暴力的等等,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这一小部分人宪法意识淡薄,不懂得权利和义务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亟需补上宪法教育这一重要的课程。
最后,必须对青少年进行宪法知识的启蒙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的宣传活动,让他们知晓宪法诞生的来之不易,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懂得全面依法治国的真谛所在。再学法懂法的基础上,从小学会运用宪法这把保护伞维护自身所有的合法权益,更善于运用法律这个强大武器与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机智勇敢的斗争,用青春的智慧捍卫宪法的尊严。
我国的宪法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现实成果的确认,是未来发展的指引。让我们借助国家宪法日,讲好宪法故事,弘扬宪法精神,把全民族向现代化迈进的磅礴力量凝聚到宪法的光辉旗帜下。(施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