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市680家规上工业企业100%“开机运转”——
追江赶海抢“春光”
融媒体记者 陈小菊 钱爱仁 潘瑾瑾
重大项目快马加鞭、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平台载体提档升级……
四月的东疆大地,一幕幕追江赶海抢“春光”的风景令人振奋,目之所及到处热气腾腾。
我市是新一轮疫情发生后南通最早打响阻击战的城市。坚持“双统筹”,奋取“双胜利”。一季度,我市交出稳中求进的经济成绩单: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84.1亿元,同比增长17.2%;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同比增长51.6%,完成率列南通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税收总量及税收占比均列南通六县(市、区)第一。
重大项目快马加鞭
一季度新开工产业项目30个,新签约引进产业项目38个
4月24日上午,京沪特大跨径桥梁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现场,挖掘机、推土机在忙碌作业。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新建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总装车间,目前项目“三证”已办结,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高效服务。”江苏京沪重工有限公司项目总负责人李仁革说,“启东市领导和园区负责人多次来项目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海工园每周召开例会,帮办代办相关手续;市镇两级协同配合,多次召开项目协调推进会、方案论证会、现场办公会;市行政审批局第一时间联合市大项目办、海工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启动‘拿地即开工’模拟审批服务机制,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今年以来,全市各区镇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加快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启东经济开发区将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跨越年,推出“一表三清单”,即在谈项目动态更新表、落地项目建设流程清单、在建项目配套需求清单、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清单。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统筹,每周召开例会,听取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分管负责人挂钩各重大项目,制定详细推进计划,工作部署到每一天。启东高新区组建项目对接专班,形成互动交流、考察对接、项目审核和跟踪服务机制。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抢抓时机、大干快干,凝心聚力狠抓项目建设,用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新的增长点。一季度新开工产业项目30个,13个省市重大制造业项目已开工7个、7个专精特新项目已开工4个: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卫华智能港口机械项目,目前总包单位已确定,正在进行强夯工作;计划总投资22亿元的亿纬林洋储能电池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部分钢结构已完成,设备开始采购;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宇盛特种光电复合海底电缆项目,现场强夯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试桩;计划总投资13.3亿元的捷捷微电子功率半导体车规级封测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计划总投资5亿元的海四达二期项目,目前基础已出地面,局部建至一层……
“二季度是抢速度、抓落实、保目标的关键阶段。”市发改委主任王峰华表示。项目建设力度决定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我市将锚定“全年新开工制造业项目超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20个、百亿级2个”的目标任务,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全力将推进的节奏提起来、落下的进度赶上来。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和活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各区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优化组织方式和推进模式,大力开展“云拜访”“云对接”,促成“云考察”“云签约”,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确保项目跟进不断档。对外资项目,通过举办跨国公司高管视频连线等活动,抢播项目“金种子”。一季度,全市新签约引进产业项目3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6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2个。
重点企业火力全开
一季度680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产值同比增长17.2%
4月23日,在江苏东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4辆满载产品的货车经过层层消毒后,准备分销至全国各地的经销商。
东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共5800多名员工,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公司克服困难,为海门通勤员工安排本地住宿,对平时每周往返苏州地区的管理层员工严格落实非必要不离启,要求员工严格遵守防疫守则,定点、定时进行核酸检测,确保复工复产安全有序。作为电动工具龙头企业,东成电动工具的复工复产,带动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复工,实现产能爬坡。目前,吕四电动工具规上企业复工率已达100%。
繁忙的生产景象同样出现在寰宇东方国际集装箱(启东)有限公司。公司的每一个车间、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人们都戴着口罩忙生产。经过冷作、总装、美妆等工序,一只40英尺长的标准集装箱,在450米的生产线尽头缓缓而出。“目前,公司的4条集装箱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25%。”公司总经理陈建军告诉记者,“企业现有4000多名员工,每天有3300多人上岗。”疫情发生以来,公司对员工进行严格管理,要求住厂员工不得外出,通勤员工家企两点一线,保证生产平稳推进。
近日,随着超大型LNG运输船“中能北海”轮(CESIBEIHAI)在广汇吕四LNG分销转运站码头成功靠泊,广汇能源成功接收液化天然气约16.4万立方米,可满足约43万户居民一年的使用量。与此同时,公司LNG接收站5#20万方储罐主体工程施工已结束,6#20万方储罐正在进行承台模板支撑体系施工。项目建成后,广汇年LNG周转量可增加100万吨,新增应税销售约50亿元。据公司总经理薛小春介绍,公司一季度完成安全靠泊外轮共计5艘,接卸液化天然气33万吨,外贸进口额达1.66亿美元,实现销售收入近40亿元。
3家百亿级企业是我市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稳生产样板。目前,全市680家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
为确保工业企业稳岗稳产,我市重点培育“1521”工业龙头企业,开展工业百强评选和争先进位竞赛活动,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开展规模工业企业培育“提转升级”三年行动,充分释放工业经济发展潜力。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84.1亿元,同比增长17.2%。
同时,我市印发《启东市优化营商环境企业优惠政策汇编》,打造“万事好通·益启企”营商环境品牌,营造办事更方便、政策更惠企、服务更贴心、群众更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
《汇编》包括我市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相关内容,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审批服务、人才就业、财税金融、文化卫生、市场监管、法治服务等10大类100项企业优惠政策,给企业送去“及时雨”“定心丸”,释放市委市政府与企业和衷共济、共渡难关的强烈信号,推动市场主体持续活跃、生机盎然。
重要板块如虎添翼
按下“快进键”“升级键”,聚力推动达产满产创新转型
海四达动力科技二期项目桩基施工已完成,预计6月份结构封顶;艾伟拓新冠疫苗专用辅料专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已完成企业开办设立全流程;启东经济开发区一季度盘活存量厂房超4万平方米……
今年以来,启东经济开发区研究制定《2022年“项目建设跨越年”推进工作意见》,坚持班子成员挂钩推进制度,驻点服务,每日紧盯项目建设进度,细化到施工计划安排、现场施工人员数量、生产设备采购时间等。“面对面”走访调研,制定出台《机关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划分8个工业片区,由班子成员带队,逐一上门,全面掌握企业运行情况、投资计划、人才需求、用工用能等信息。“点对点”精准发力,对园区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挂钩联系,精准服务。一季度,园区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申报新竣工项目7个;签约总投资20亿元的林洋PACK电池光伏组件、总投资10亿元的华阳制药、亿鼎电子项目,以及其他8个亿元项目。
在落实精准服务,做大做强产业的同时,启东经济开发区还创新招商模式,架设“云平台”、积极开展“云接待”、 开拓完善“云服务”,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转化为“屏对屏”沟通,以高频次、多层面、常态化的云招商活动,助力产业招引新突破。今年以来,园区已开展线上投资环境推介会2场,视频洽谈近60次。目前,园区在手在谈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3个,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个。半导体类产业项目25个,生物医药类产业项目10个,新能源类产业项目15个。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受疫情影响的我市各大园区板块,如今不仅按下“快进键”,更把“快进键”按成“升级键”。
启东高新区(近海镇)组建帮服专班,分片精准施策,组织125名机关工作人员下沉13个片区400余家企业,全力帮助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打通供应链上的堵点卡点,畅通经济循环。一季度,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45.58亿元,同比增长14%,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
海工园(寅阳镇)利用我市已开通的货运车辆专用通道,在对进入企业的车辆严格实行闭环管理的同时,全力畅通企业生活物资、生产原材料运输通道。一季度园区完成产值57.1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完成销售47亿元,累计增幅超20%。
汇龙镇突出“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绿色论英雄”的发展导向,加快制定完善城北工作园内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功能配套,加快工业综合体建设,推进城北工业园提档升级。
寰宇东方
东成电动工具
神通阀门
吕四起步港区通用码头上,世界上装载量最大的风电叶片海轮“游艇服务者”轮正在进行装载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