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进入临战状态 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周密部署 科学调度 有效应对
各地各相关部门严阵以待筑牢防汛“安全网”
7月13日上午,市人武部积极响应省军区防汛要求,安排25位民兵组成抢险分队在应急连连部进行防汛救灾演练。
融媒体记者 姜雨蒙 通讯员 万千慧 摄
本报讯 目前,我市已进入主汛期。受江河湖库水位高、强降雨、长江上游持续来水“三重叠加”影响,今年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连日来,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以临战状态压实责任、严阵以待,筑牢防汛“安全网”。
市水务部门提前部署汛前检查,加快水毁工程修复。着力提升防御能力,建立50人专业巡堤巡查组,切实完成每日2次巡查任务;建立50人专业抢险队伍,确保对巡堤巡查组发现的问题12小时内完成修复;建立20人长江岸线环境综合整治队伍。同时,利用智慧水利防汛机制,对总控室收集到的防汛信息及时加以研判,及时发布预警。
目前,我市已全面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市防汛办加强对各地24小时值班的不定期抽查,确保信息畅通。同时,督促各地严格遵守信息报送时限,切实做好辖区内各类防汛防旱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判、总结报送。强化与水务、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根据降雨强度、降雨量和影响范围,加强分析研判,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
7月13日下午,市住建局排水抢险专业小分队在市区丁仓港路疏通管网,排除积水,并将对相关管网进行开挖维修。前期,市住建局对城区道路进行排查,共发现10处积水点,正加紧实施改造。为应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市住建局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城市防洪排水工作体系。该局成立了城区防洪排水抢险队伍,组建了防洪巡逻、设施维护抢修、排水抢险等专业小分队;及时采集分析防洪数据信息,与水务、气象等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实现数据共享,为防洪排水调度、指挥抢险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水预案,根据城市建设情况,科学及时更新防洪排水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市防汛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充分储备抢险应急物资;汛前重点排查易淹易涝片区,全面掌握易淹易涝片区的情况,制定整治方案,确保发现问题尽早解决,组织精干人员对城区所有排水管道彻底进行清挖、疏通,清理打捞排水道入口处的杂物,做好汛期内市政基础设施的修缮与维护工作,加强对城区排污、泄洪干渠的巡查、检查,加强汛中观测,及时处理突发险情。
入梅以来,为积极有效除内涝、保安全,市消防救援大队迅速组织江海路消防救援站及各政府专职队开展排涝工作。各中队先后对富源花园、紫薇二村、彩臣南村、海洪小区,以及吕四港镇老桂林小学等多地进行抢险排涝作业,在排涝过程中,消防指战员不畏艰难,分工明确,利用手抬泵、消防车进行抽水,经过连夜奋战,水患基本排除,保障了社区居民、行人、车辆通行畅通。截至目前,市消防救援大队共接警出动26次,出动车辆32辆次,累计排涝抽水时间125小时。下一步,市消防救援大队将积极与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联系沟通,掌握辖区及周边地区气象情况,完善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做到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同时,对各项水域救援装备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并结合我市河流、水域特点,研究制定详细、具体、实用的救援预案,开展实战训练。
7月6日至7日我市普降暴雨,高新区(近海镇)紧急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开展防汛检查。水利部门重点检查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和涉水在建工程度汛措施落实情况;安监部门重点检查危化品生产、存储等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各类应急救援队和救灾物资准备情况;建设部门重点检查危旧房屋安全状况,城镇防洪除涝设施、城镇道路和燃气、供排水等市政公用设施运行,以及应急抢险预案编制等情况,检查交通设施、涉水在建交通工程的安全度汛和应急抢险保障措施;教育部门重点排查校舍安全隐患,检查学校防汛安全和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农业部门重点检查渔船、渔港码头、水产养殖设施等安全度汛情况;文化部门重点检查景点安全度汛措施的落实情况;各村及时做好坝头坝埂疏通及田间排涝工作。
全市防汛视频会议召开后,惠萍镇紧急部署召开各村及相关部门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对防汛工作的指示,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要求全体人员在防汛工作中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清醒认识防汛形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加强辖区内河道、交通、学校、在建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汛前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及时消除隐患;建立健全防汛抢险组织机构,完善值班制度,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到位。目前,惠萍镇已储备编织袋、铁锹、帐篷、救生衣、雨靴等重要抢险物资,落实专人管理;同时加强长江沿线堤坝的守护抢险工作,巡查堤坝的薄弱部位,排除重大险情,确保安全;做好地面排涝、群众转移和抢险地区的社会治安、物资保障等工作。惠萍镇政府组建了10人长江堤防巡查队、60人长江堤防抢险队,配备一辆指挥车,一旦遇到抢险等紧急情况,将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调用一切物资全力抢险,确保安全度汛。
合作镇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加强汛前检查,对发现的险工患段及时处理;加强对辖区内河道、企业、公路、电力、交通、通讯、学校、在建工程等重要单位、设施、项目的防汛检查指导;制定防汛预案及人员撤退避险预案,落实包括三个小学以及各村公共服务中心在内的共20个安置点,可安置人员近4000人。合作镇已筹备编织袋、箩筐、彩条布、铁锹、尖镐、杠棒,以及救生衣、雨具、手电筒等防汛物资,并落实专人管理;同时制定物资调度方案和运送路线,确保险情发生时有备无患。与此同时,对河道内影响排涝的坝梗进行清除或拆坝建涵、桥,成立了60人的应急反应分队,并配备两台挖机,5辆农用车等各类机械,以及5辆人员撤退安置车辆,确保及时快速有序响应。
北新镇积极应对台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可能带来的威胁和巨大损失,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防台、抗洪抢险、救援应急处理机制,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防汛防台风及撤离避险预案,在各村进行了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北新镇还积极储备防汛物资,建立防汛队伍,目前,编织袋、手电筒、砂石料等物资已准备到位,确保险情发生时有备无患,同时设置7个村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安置点。北新镇在实时关注气象动态,及时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强化日常巡查、宣传发动、救灾演练等工作,对应急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确保准备在前、防范在先,一旦出现险情能迅速反应,及时组织抢险救援。
(融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