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批10辆大巴接193名员工返岗
本报讯 2月22日上午9点,我市首批10辆大巴从市行政中心出发,前往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接运我市7家企业193名外地员工返岗复工。市领导杨万平、唐海兵、高广军、佘德华出席集中发车活动。
春暖花开,企业按下了复工生产键。为打通外地员工返岗的“堵点”,市委、市政府决定组织开展企业外地员工“点对点”集中接运活动。经过前期精心摸排、梳理核查和沟通衔接,我市将从疫情相对平稳、在启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由政府全额补贴包车费用,先期分批接回韩华新能源、乾朔电子、蓝岛重工、西西艾尔、润邦海工、凡雅金属、泰林建设等7家企业500多名外地员工。此次发车的10辆大巴将分别赶赴安徽省安庆、宿州、萧县,河南省汝州、夏邑、新乡、周口,山东省章丘、成武和陕西省渭南等十地,接回193名员工,其中最远的陕西渭南,距启单程1350公里。
面对路程远、饮食不便等困难,政府部门联合汽运集团在前期做好了详尽的准备工作,每辆车配备多名司机轮班,准备了足够的干粮,并配备了测温仪、消毒片、口罩等防疫物资,还设置了专门的隔离区,一旦途中发现有发热人员立即采取紧急隔离措施,并就近送至留验站或定点医院。行程中,车内乘客实载率不超过50%,乘客隔位分散就坐,途中尽量减少车辆停靠服务区频次,不在服务区就餐,仅在必要时做短暂停留,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
2月23日下午,经过两天一夜的长途跋涉,一辆载有22名工人的大巴抵达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经过测量体温、信息登记等一套完整的流程后,进入企业专门安排的员工生活区。据悉,这批员工均来自河南夏邑,是该企业的一线操作工人。接下来,我市将根据企业复工生产的实际需求,有序安排外地员工返启的统一接运工作,确保在抓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切实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融媒体记者 钱伶俐 陈天灵 朱碧石 王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