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饭店就餐,偶遇一位在此宴请的建筑老板,获知他们因洽谈业务到此用餐,包桌菜价为18800元,其饮料、酒钱另外付。对此,我们碗筷未动就已“大吃一惊”:近2万元,普通市民足可吃上一吨七荤八素家常菜,而他们为何只能应付一顿工作餐还不够?
笔者觉得,这“顿”和“吨”字的一字之差说明,富有阶层与普通市民之间,其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上的悬殊,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大;而面对现实,如若让人做出选择,那么笔者坚信,极大多数消费者,将会远离“顿字桌”入座于“吨字桌”。
就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而言,尽管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稳步递增,但至今尚未进入世界经济强国的先进行列。因此,少数机关企事业单位讲究时尚追求高消费的行为,既有失于国家颜面,也使国人感到荒唐和耻辱。就我市的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水平而言,虽然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提高,但至今还落后于苏南县级市水平;虽然少数能人成了一方富豪,但老、弱、病、残以及遭受自然灾害、事故侵袭的弱势群体也不在少数。因此高消费行为,有失于民心,更有违于互助、互爱、互扶的传统美德。
促成高消费现象屡劝不止,变本加厉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消费群体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素质还不高,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认为党和政府既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富有阶层就该率先过上高消费的好日子;却忘掉回报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以及扶助弱势群体共同致富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偏面地认为,高消费可以提高社会购买力,助推社会再生产、强化社会生产力;但却不知盲目高消费,也会引发物价高涨、股市低落,产、供、销失衡的不良后果;三是认为,高消费不仅彰显了个人的能力和富有,而且还会提高社会地位,彰显其荣华富贵的身份;却不知道由于自己不当的行为,会引发他人的盲目攀比……
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两万来块一桌的“工作餐”、三四万元一只的“品牌包”、五六万元一双的“老头鞋”、数十万元一套的女式“精品礼服”、几百万元一辆的“保时捷”赛车,还有那“优惠价”为188元一只的“进口”口罩,然而这一群体中的少数人因为追求高消费已债台高筑、沦为“老赖”,沦为被司法机关通缉的对象。
于是,笔者也就想起了这样两件事: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在接见国外元首时,身上穿着有补丁的衣服;习近平总书记的夫人彭丽媛,在陪同国家主席出访时,穿的是与启东颇有渊源的蓝印花布服装。周总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敬仰;而彭丽媛身穿蓝印花布服饰,不仅为启东人民、而且为中华民族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据此,笔者提醒市民:粗茶淡饭、勤俭节约也是福;追求时尚高消费,绝然不是中国复兴梦的终极目标。
劝君切莫追求高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