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现状来讲,我国显然已经进入了汽车时代,但从人的文明程度来看,很多人的驾驶行为却还停留在步行或自行车阶段——作为汽车驾驶员,不少人头脑中缺乏必要的交规意识、安全意识和礼让意识,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或者把“抢”当成开车的一个重要原则。很多驾驶员不仅跟其他汽车抢,更与行人抢。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的斑马线上行驶车辆必须优先让行人通行,很多驾驶员虽然知道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
斑马线让行这一项,我国的执行情况普遍较差,具体到我市的情况也是一样。笔者也有亲身体验,过马路到了绿灯你也不能放心大胆地走,你还得注意那些向右转的“快车”,左右看似乎被逼成为每一个行人过马路的必备习惯。更加讽刺的是,现实中大多数司机行驶至斑马线附近时,如果看到有行人准备过马路,反而会急按一阵喇叭,警告行人:车来了,让着点;或者干脆猛踩一脚油门加速通过,似乎生怕行人抢了先……总之,行人礼让车辆,反倒成了惯常的交通生态。没办法,谁叫人家的交通工具强势呢?
守护“斑马线上的文明”是捍卫生命之举,需要引起广泛重视;守护“斑马线上的文明”亦是守法遵德之行,需要依法治理与以德倡导的刚柔并济。
无规矩不成方圆。打造“文明斑马线”需要重拳出击,以刚性法条来破题。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然而,大多数人将机动车在斑马线上抢行归置为“驾车陋习”,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究其本质,这是缺乏对法律的最基本敬畏。如今,各地都在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纷纷出台机动车、行人闯红灯等最严条例,加大对斑马线不礼让等交通违法整治的查处力度,正是以罚管并重的原则来鞭策和促进文明行为的养成。事实证明,唯有让法治成为文明的标配,违法者不再心存侥幸而做到心中有戒,久而久之文明才会由刚性约束转化为内在涵养。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当有法可依变为有法必依,当刚性约束变为主动礼让,当法治文明与道德文明构成礼让斑马线的双轮驱动,那么斑马线将成为标注城市文明的善美刻度,“文明斑马线”将由盆景变为风景,在全社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