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请放下手机
时间:2017-06-07 A+   A- 举报

在小学生眼中,成人身上有什么缺点,哪些毛病最难改?在前段时间的一次作文比赛中,10000多名六年级学生有3000多人集体数落成人陋习,其中,家长玩手机成为所有陋习之首。一名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这个孩子用充满童稚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手机爸爸”给自己带来的满腹委屈。家长看了后直呼“脸红”、“惭愧”。

还记得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WiFi,可那时的孩子们很快乐。那时候,爸爸买来的棉花糖就是孩子开心的源泉;妈妈带来的蚕宝宝又给孩子的生活带来童趣与新鲜;那时候的游乐园,玩的项目很少,但爸妈简单的陪伴却是孩子们最珍视的瑰宝。直到现在,笔者仍能回忆起儿时的快乐时光,很庆幸,笔者拥有一个简单至纯、快乐至上、父母不缺席的完美童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现代生活的节奏。父母忙着刷朋友圈、微信圈,抢红包,孩子则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学会了用手机玩游戏、看电影。有一份报告指出:有45%的父母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多过陪伴孩子的时间,有50%的小孩明确表示,自己会因爸爸妈妈玩手机而感到孤单和不开心。

放下手机,多一点关注自己的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的应有之义。我们总是太过迷恋手机里带来的精彩,总是喜欢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生活中带不来的安慰。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甚至开始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哪个更重要。孩子反感我们沉迷于手机,其实是呼唤我们能够多给他们一点爱。一味地沉迷在手机里面,最终只会加大自己和孩子的隔阂,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宠爱。但是,当他们最亲的人都将手机的重要地位列在他们之前,这对于孩子来说,将是多么难以接受的现实。

真正的陪伴,是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分担,有平等对话的相互尊重,有毫无障碍的心灵沟通。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榜样力量越大,孩子的性格培养就越好。所以,不如用刷微博的时间,多陪孩子阅读几本书,补足精神粮食;不如用抢红包的时间,多陪孩子去户外运动,培养健康体魄;不如用玩游戏的时间,多陪孩子玩现实的游戏,促进身心协调发展;不如用煲电话粥的时间,多陪孩子说说话,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

孩子的童年注定不会停留,用心陪伴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别做“手机爸妈”,缺席了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