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需要“立体破解”
时间:2017-05-05 A+   A- 举报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如今私家车迅速走进普通家庭。原以为,汽车文明就意味着出行的快捷,但是短短几年时间,我们发现大街小巷越来越拥堵,车既走不动也不消停,已经严重地困扰着我们的出行。

对于停车难的问题,启东人肯定深有体会。无论是餐饮店集中的和平中路,还是人声鼎沸的文峰大世界、人来人往的大润发超市,一车难停基本上已是家常便饭。现实告诉我们,见缝插针式的划设停车位,在汹涌而来的汽车时代里,对于应对停车难简直就像隔靴搔痒。交警看到路边停车带来拥堵后又开始了禁停举措,将车辆“赶上”人行道,这给城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两家的执法管理更是给车位难求的市民带来更大的困惑。

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对汽车带来的困扰暂时还处在“见招拆招”的招架阶段,远远谈不上游刃有余。不管是隔离栏建了又拆、拆了又建,还是路边和人行道上的停车位划了又废、废了又划,其实都在展示着,在这个世界性的难题面前,大家都有些纠结。

城市空间绝对有限和汽车增长绝对强势,直接决定着我们对停车难破解的一应举措在较长时间内都是相对有效。从而迫切需要增加停车场等配套措施实施,还要厘清在城市生活中关于出行的几个理念。

首先,得承认绿色出行是城市文明的标配。当我们觉得在街上开车不省心的时候,当我们认识到汽车尾气和噪声已经影响到城市环境的时候,对汽车便捷的认识就会打折扣。启东这几年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并且引进了城市公共自行车,就是对于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的倡导。政府层面,已经为此创造了一定的基础,市民出行的理念也应该跟着转变,减少开车上街,这不单是对缓解交通压力的贡献,还能有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其次,得承认路边停车位和人行道上的停车位,都属于“临时停车位”。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车辆停放合理安排,这都应该是当初就规划好了的,一旦这种理想状态被破坏,那就要么证明当初规划的前瞻性不够,要么证明现状已与城市生活的和谐相背离。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停车场,理当适应市民停车的需要,而不是随意地又去挤占其他的空间。

同时,还应该认识到缓解停车难问题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家的事情,而是需要单位、部门、市民个人等多方面的通力协作。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动员多方力量,细枝末节的利益区处就会做得更周到,建设和运营的效果也将更佳。

缓解停车难,希望最后能破解停车难,这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不必抱怨,不必推诿,理性探索,积极动作,才是正道。当前的种种尝试也意味着,对于越来越突出的停车难问题,我们已经能够转变观念,尝试着“立体破解”,已经走在一条正确的探索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