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开展“扶贫民生领域补贴发放不规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旨在通过整治真正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完善扶贫民生领域涉农资金的有关政策和监督机制,促进各项涉农政策落实到位,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从查处扶贫民生领域补贴发放不规范问题的多起案件分析,问题的根源除少数基层干部不廉洁外,关键是政务公开不到位所致,老百姓不知道上面还有这笔钱或有这么多钱下来?不清楚自己拿到的钱是多是少?
近年来,政府部门围绕民生领域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设置了“二栏、三卡、四上墙”制度,便利了群众。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重形式、轻内容,民生政策更新不及时,民生热点聚焦不到位,跟不上国家不断推出的民生政策速度等若干问题,解不了群众的“渴”。
开展扶贫民生领域补贴发放不规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要与整治政务公开不到位问题结合起来,让老百姓知道上面有哪些钱到村里?规定是怎样分配的?实际是如何分配的?上面有哪些惠民政策,我能否享受?等等。要强调政务应公开的民生事项要紧贴老百姓实际,对群众热切关注的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资金、扶贫民生领域保障资金、涉农项目奖补资金、土地集约经营的收益、惠农补助落实情况等民生事项进行积极回应,以满足群众的知情权,真正让惠民便民政策落地生根。
推进政务公开,要本着“急群众所急”的原则,换位思考,站在群众角度来选推政务信息,优化政务服务。根据当前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及时更新政策、信息,对扶贫、低保、涉农补贴等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政策,进行专题公开。同时,应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细节。解读、落实惠民政策要让人一目了然,便于领会操作;在保证窗口服务、一站式服务大厅等线下服务质量的同时,大力推进民生事项网上办理,减少行政审批人为设置的门槛,切实便民利民。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监督检查,对督查中发现和查实的问题,实施“挂销号”制度,责令相关单位或个人迅速落实整改举措,定人、定责、定时间、定进度,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走过场。对有具体举报线索、社会反映比较强烈、日常监管中问题较多的单位,要组织开展重点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和情节轻重,依纪依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