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保健品成伤人“暗箭”
时间:2017-01-17 A+   A- 举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健康的渴望,使得“银发生意”如火如荼,老年人沉迷于购买保健品,已不再单纯是一种个别行为,而成为中国快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浪潮的一个缩影。但有一些保健食品,在黑心商家的手中,却变身骗人钱财的“万能神药”,成了伤害中老年消费者的“暗箭”。

相对于医院严谨的诊断,对症下药的调理,保健品销售公司却死死抓住了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消费心理,迎合老人群体想尽快治好病的想法,大打亲情牌给予精神慰藉,送产品福利、免费诊疗、组织旅游,编出一系列骗人的宣传,对老人进行洗脑。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这场保健品编织的虚假美梦的中越陷越深。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讲座、会议式营销,本身并无是非对错之分。但当保健品销售者为赚得盆满钵满,聘用没有行医资格的人开讲座,免费义诊,编造或夸大老人的疾病,宣传保健品的治病效果,全然不顾受骗老人们及其家庭受到的伤害,应属于违法行为。讲座、会议等营销就像一把双刃剑。用来救人,就是善举;用来害人,就是恶行。

去年5月,我市某酒业商行组织人员在全市多地以免费讲座并有小礼品相送为诱饵,进而推销一种名为“蝮蛇宝酒”的养生药酒,“蝮蛇宝酒”每瓶699元,买整箱可以优惠,不少老年人纷纷掏钱购买。然而,很多人买回去喝了几天后发现并没有商家宣传的效果,感到跟普通的酒没有什么区别;去年11月份,自称首都华夏老年网董事长的李某在我市多地举办养生保健讲座,借赠送所谓能治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瑞士怀表为幌子,推销保健品“虫草精”,就这样,许多老年人平白无故地就被骗走了4000元。领到的怀表请钟表师傅鉴定,只是一枚价格不到30元的普通电子怀表!

针对当前传销式保健品销售横行,老年人群体权益保护短板的现状。为人子女要站在家庭关怀的角度去反思和预防。时常陪伴父母,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满足老年人对亲情的渴望;打破老年人信息缺乏的困境,子女应主动搜集权威资料,为父母进行科普;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一旦生病应共同寻求好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科学消费宣传,积极回应广大消费者的疑惑与关切;填补漏洞、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政府监管执法的同时做到有法可依,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相信在家庭和政府部门联手助力下,老年人定会更加理性地追求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