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信息泄露尚未尘埃落定,国家电网又爆出APP数据泄露。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接连发生,不得不令人担忧。
在现代通信十分发达、信息“裸奔”的社会中,公民的信息数据、信息安全令人十分担忧。事实上,不仅有不法分子的“数据黑色交易”,也有数据维护者的监守自盗,有的部门和行业甚至出现了交换、贩卖个人信息获利的灰色利益链条,个人信息成为了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如果任由携带个人特质的信息片段,随意被公开、买卖,那么受骗悲剧仍将继续发生。
今年以来,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诈骗案例在启东也是花样繁多,让人猝不及防。8月30日,处理交通事故的江女士遭遇快速理赔骗局,说是“取款”实为汇款;10月9日,市民施先生电话被打爆,不少同事朋友突然询问他为什么请客,以及请客时间、地点等问题,原来是施先生无意间点击了“宴请短信”的链接,进而群发短信导致这次乌龙;11月中旬,北新镇一公司财务科长接到“老板娘”指示,被忽悠向指定账户汇入5万元……林林总总的诈骗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信息的泄露!
个人信息安全不是小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有关部门要以近期信息泄露事件为契机,就惩治个人信息泄露加紧行动,迈出实质性步伐,针对具体个案严加追责,遏制不法行为,不能让惩治个人信息泄露停留在口头上。
公民信息被泄露,责任在谁?我们都有责任,信息泄露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我们有必要、有义务加强防范意识,堵塞信息泄露的源头,启动公民信息安全保护和监管工作问责机制。保护公民信息安全刻不容缓亟待各方支持,研发者完善信息技术,运营者严格单位管理,操作者提升道德意识,执政者完善法律法规,执法者加大打击力度。各级各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关,为公民的信息安全拉起警界线和高压线。
我们坚信,随着信息保护法的完善、信息甄别技术的提高和公民素质的提升,建设一张法治、道德、监管、防范、重罚的大网,构建一道安全可靠不会泄露的信息防火墙和堡垒,个人信息得到有效保护将不再是奢望。
(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