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松面包没肉松”要欺骗消费者多久?
时间:2016-11-10 A+   A- 举报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而“肉松面包”没有“肉松”,只有“肉粉松”,虽然离食品安全有点远,但却是在欺骗消费者。这需要职能部门一方面尽快制订行业标准,另一面严厉打击欺诈现象,不能什么都让消费者吃亏,而职能部门的监管总是虚弱无比,消费者还要为职能部门的“不作为”埋单到何时?

近期,有市民爆料称,市面上销售的绝大多数肉松类产品配料为“猪肉味豆粉松”,这种豆粉松“原料跟猪肉无关,是豌豆粉加猪肉香精混合而成”。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加入了少许肉粉的豆粉松“假扮”肉松做内馅儿,几乎已是烘焙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并非真正的肉松。对此,食品行业专家表示,目前国内肉松类制品尚无统一标准,如果以豆粉或肉粉松为配料,但产品名称却打着“肉松”的名义,这种做法将涉嫌欺诈消费者,一经发现可向相关部门举报。(11月7日《北京青年报》)

买的是肉松面包,然而,面包中却没有肉松,只有肉粉松。“肉松”是由鸡肉、猪肉或牛肉等肉类除去水分后制成的粉末,但“肉粉松”则是由豌豆粉混合了部分肉粉等制成,两者的制作成本和营养价值差距较大。最大的区别则是成本不同。两者的价格相差好几倍,无疑在逐利的商家那儿,自然要用“肉粉松”代替“肉松”了。成本越低,自然收益越大。

从原材料生产上来说,“肉松”和“肉粉松”并非同一种产品,且在“形态”、“色泽”、“滋味与气味”方面的指标各有不同。应该是很容易分得清的,即便是消费者不清楚,监管部门自然分得清,可事实上,商家仍然是用“肉粉松”堂而皇之地代替了“肉松”。这已经是行业潜规则了。肉松面包使用“肉粉松”,这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实际上已经涉嫌欺诈消费者,消费者一旦发现,可向相关部门举报。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消费都分得清“肉松”和“肉粉松”之间的区别。况且,即便是消费者分得出来,恐怕也难以和商家理论得清,人家就是不认帐,消费者奈若何?更奇怪的是,目前肉松原料的生产企业虽然遵循一定的行业标准,但就肉松类制品来看,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这意味着商家打着“肉松面包”的招牌,却可以公然卖着“肉粉松”产品,而更难以接受的是监管部门,常常会借口没有行业标准无法管理而懒得管理,如此,乱象一片却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和遏制,最终吃亏的是消费者。而商家为了增添肉香味,“肉粉松”通常含有肉味添加剂,虽然少量食用对人体危害不大,但如果积累到一定量,将会影响身体健康。消费者真是太冤了,花了买“肉松”的钱,不但买不到“肉松”,而且还要承受添加剂的痛。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而“肉松面包”没有“肉松”,只有“肉粉松”,虽然离食品安全有点远,但却是在欺骗消费者。这需要职能部门一方面尽快制订行业标准,另一面严厉打击欺诈现象,不能什么都让消费者吃亏,而职能部门的监管总是虚弱无比,消费者还要为职能部门的“不作为”埋单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