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一声吼”是美好的,但是实现“公交无贼”,还需要给公交司机增加压力。这就是应该做到“必须一声吼”。对于同一小偷在同一公交司机的车辆上反复行窃的,一经查实应该对故意视而不见的司机给予一定处罚。当然,为了鼓励“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必须推行利益导向机制,让英雄司机不吃亏。
“你在我车上做了什么?把你偷的手机拿出来!”9月30日,中山市新村市场站,003路公交车上,司机辉哥一把抓住一名男子,从他手上夺下手机,交还给了正在投币的一名女子。该男子落荒而逃,辉哥也如常开车往前走,直到10月14日乘客将事情告诉了公交集团,这件好人好事才被“发掘”。好司机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细节:“当时小偷见我发现了,就用眼睛瞪我,我就瞪回去,谁怕谁。”(10月18日《中山日报》)
这则新闻很让我们感动。有人觉得,值得表扬,何来太多感动?其实不然,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作为公交车司机,辉哥是可以有选择的。他可以选择视而不见,即使乘客物品再也找不回来,也和他没有关系,他依旧可以开着公交车养家糊口。谁也不知道他能认出小偷来。辉哥能够认出小偷,是因为小偷是惯偷,在公交车上“出过手”。虽然“一眼就能认出小偷”,辉哥如果当做没有看见又能如何?这是值得我们感动的地方,可以管,也可以不管,辉哥选择了“主动一声吼”。
辉哥的“主动一声吼”是一种主动担当。不过,要想实现“公交无贼”,仅仅依靠“主动一声吼”也还是羸弱的。因为,不是每一个公交车司机都有“主动一声吼”的勇气。其实,在公交车上的很多小偷并不是新手,而是惯偷。一些老公交车司机也能“一眼就认出小偷”,甚至对于小偷的偷盗习惯早就“熟记于心”。只是,他们不愿意多管闲事。管与不管,对于他们来说都可以。公交公司并没有赋予他们必须出手的责任和压力。
这也就是为何公交车这个地方成了“小偷天堂”的主要原因所在。2015年,看过一篇报道,福建厦门的一位公交车司机主动给记者爆料说“其实很多小偷我们都认识,都是惯偷,但是大多数公交车司机是不愿意出手的。”这也难怪,管与不管一个样,出了事情还可能导致自己的损失。在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理的趋势下,大家也就想做一个“聪明人”了。
“主动一声吼”是美好的,但是实现“公交无贼”,还需要给公交司机增加压力。这就是应该做到“必须一声吼”。对于同一小偷在同一公交司机的车辆上反复行窃的,一经查实应该对故意视而不见的司机给予一定处罚。当然,为了鼓励“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必须推行利益导向机制,让英雄司机不吃亏。
仅仅有了“必须一声吼”的约束也还不够,还应该让公交司机掌握必要的与小偷搏斗的技能,最起码应该能轻松应付普通小偷,这就需要让公交司机像保安人员那样,掌握一定治安防范技能,可以进行简单培训。只有勇气没有能力也是不行的。就像报道中提到的小偷,他只是用眼睛瞪司机表达不满,假如他表达不满的方式是气急败坏后的鱼死网破该如何办?
“公交无贼”,也不能完全依靠司机,还应该建立安全保障措施,毕竟司机不是专业人士,力量羸弱。想起济南市2014年出台的规定,为了确保公交的安全,他们规定所有公交车必须配备随车安保人员,专门负责处理突发事件。我们不妨让随车安保人员成为标配,改变公交车只有司机和售票员的配置模式。
实现公交无贼,需要更多“一声吼”和“该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