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旅游也风光
时间:2016-10-11 A+   A- 举报

9月27日《启东日报》推出的“熟悉的地方看风景”栏目和首发的风貌通讯,在读者群体中引起双重反响:有人感到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有人却因为过去的出游不当而感到懊悔莫及。

之所以产生大开眼界的读后感,那是因为读者从启隆镇生态旅游点环顾周边发现,熟悉的老地方还有姹紫嫣红的花海,百鸟飞翔的绿岛;滚滚而来的海潮、渐渐远去的渔船;栩栩如生的版画,娓娓动听的渔歌;近有三八果园、远有圆陀日出的旖旎风景。有人之所以感到懊悔莫及,那是因为他们不惜重金,长途跋涉飞到国外,观赏比萨斜塔、自由女神像、埃及金字塔和巴黎圣母院后,才觉得我们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故宫白塔、新疆葡萄干、贵州茅台酒,还有老家的“黄海明珠”,更显雄伟壮丽,吕四海鲜,才是珍馐美味,进而讨问自己:休闲旅游,何必舍近求远飞到外国?

引发这一双重感受的根本原因,在于休闲方式、审美观念和消费承受能力的不尽相同。在生活水平日趋提高、休闲文化日趋普及、旅游景点日趋增加的相同社会环境下,普通百姓依然崇尚传统模式,将探亲访友与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觉得能在他乡遇故知,观赏国内的名山大川,品尝异地的土特产,已感心满意足。而较为富有的成功人士则认为,现在有的是钞票和时间,休闲旅游又受法律保护,于是千里迢迢飞往欧美、大洋洲,意欲尽赏异国他乡的好风光。但其结果却是兴高采烈地出门,唉声叹气地回家,懊悔的心绪油然而生。

耳闻目睹读者群体的双重感受,笔者认为,出国旅游是国家法律给予的公民自由权。只要有钱、有时间、有兴趣,纵然前往世界各地游山玩水,他人均无权干涉。只是如果从我国旅游景点资源丰富,国人实际生活水平不高,东疆儿女崇尚地缘、人缘、文缘的实际情况,传统习俗出发,前往熟悉的地方看风景,那么,得到的将是乐在其中的新感受。

感谢《启东日报》让我在“熟悉的地方”看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