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月饼当月亮
时间:2016-09-20 A+   A- 举报

品尝月饼赏明月,全家老小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是百姓人家欢度中秋佳节的传统模式,久而久之,在人们的心目中,月亮和月饼,也就成了中秋佳节的吉祥物和代名词。

然而近些年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体察到,对于老年群体、尤其是诸多“空巢老人”来说,他们并不稀罕元宵节吃馄饨、中秋节吃月饼这一时半会的天伦之乐,而是盼望子孙后代的身影,随同床前的明月光,经常出现在身边……后代孝敬的月饼固然有滋有味,但不能排解近忧远虑。这一吃完月饼盼月亮,过了元宵盼中秋的现象再次提醒年轻一代:孝敬老人,不仅要体现在节假日,更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馄饨、月饼虽然好吃,但精神抚慰,零距离关怀更显难能可贵。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简单的愿望有时候实现起来却很难。有的年轻人工作繁忙,除了春节能回家看看,平时无暇陪伴父母。当然也有极个别对父母不闻不问的,有点时间都拿来吃喝玩乐了,“没工夫”只是他们用来逃避敬老义务的借口。老人的朴素愿望和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受到了政府的关注。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

令人可喜的是,诸多当代启东人,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多、中青年外出打工、就业多、“空巢老人”多、社会渐趋老龄化的新情况,推出了化解矛盾的新举措。惠萍镇惠和镇村将村行政服务中心和卫生保健站,设在敬老院内,把院内老人的吃穿住行和健康状况,天天放在心上。人到中年的村党总支书记沙振雄夫妇,负有赡养4位老人的重任。为使工作、孝敬两不误,沙振雄夫妇花钱将父母亲全托在敬老院,以便近身照顾,进而被村民们誉为忠孝两全的好村官。

由此看来,“自古忠孝两难全”的“难处”,并非难于克服。倘若众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一代,常回家看看或打个电话,给老人问个冷暖、报个平安;为老人办好“农保”和社会养老保险,使其晚年基本生活得以“双保险”;为家中接通有线电视,鼓励老人们积极参与“正能量加油站”组织的健身娱乐活动……那么,迎接他们的,将是全年笑口常开、四季花好月圆的快乐生活、崭新天地!

刘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