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的第一周是“世界母乳喂养周”。8月6日上午10点,20名年轻妈妈带着自己的宝贝,和数十名志愿者相约来到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黄泥塝站。
上午10点30分,20位妈妈带着宝宝走进地铁车厢,开展“集体哺乳快闪”活动,在车厢内集体哺乳。据了解,这是重庆首次在轨道交通上开展这样的活动。不少乘客虽然表示理解,但还是显得有些尴尬。(8月7日《重庆晨报》)
“哺乳快闪”发生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的确是让人尴尬不已,“眼睛都不晓得该往哪里看了”,而有的地方的“哺乳快闪”活动则在大街上,同样让人尴尬。其实,不只是看的人觉得尴尬,那些年轻妈妈何尝不尴尬?但为了以后的不尴尬,她们宁愿“牺牲”自己的面子。
之所以每年都要举行“哺乳快闪”,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母乳喂养”,并呼吁公共场所能设置更多的母婴室,方便妈妈喂养宝宝。特别是在“二胎”放开之后,哺乳的妈妈也增多了,这种公共场合哺乳的尴尬也随之增多了。对于需要哺乳的妈妈来说,这种尴尬经常会遇到。她们期待以后少些尴尬。
据报道,厦门2路公交车上出现了一个小小“哺乳室”,“哺乳室”是在原先老、幼、病、残、孕专座的基础上设置的一处相对独立的小空间,用布帘围着,帘子可以随意拉合。这一举动受到网友的广泛点赞。此前,长沙一公交司机自制爱心哺乳座,被赞“最有爱公交司机”,这种自发行动建立的“母婴室”难成气候,也无法满足妈妈们的需求。
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是“母乳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强调母乳喂养是保障出生人口健康,提高民族素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措施之一。8月初,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将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场所母婴室缺乏、哺乳条件和环境差等问题,积极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将母婴室建设纳入相关规范与城市建设规划中。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将制定完善母婴室相关设置标准,引导企业单位和公共场所设置规范化的母婴室。这是值得期待的,但需要制度化推进。要知道,设置母婴室,需要一定的成本,资金如果不落实,或者说,对于设置母婴室没有考核没有监管没有标准,则是很难实现的,即便是每年均要进行“哺乳快闪”活动,恐怕也难以奏效。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主要有市总工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两家主要的机构在推动哺乳室的建设。显然,力量有限。推动增设母婴室的建设,一方面需要保障专项资金的落实,另一方面需要有主管部门制度化推进,还要有监管和奖惩措施,如此才能让母婴室遍地开花,让妈妈们哺乳从此不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