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一大早,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梁平的电话就被打爆了。电话里,朋友急切地告诉他:由他担任评委的陈子昂诗歌奖被曝抄袭!唐诗的诗歌《在暮色中赶路》刚获得十万奖金,但被指抄袭署名金铃子的诗歌《暮色多么沉寂》。梁平紧急核对才发现:获陈子昂诗歌奖的《在暮色中赶路》主办方是“遂宁日报主办的陈子昂诗歌奖”,和梁平担任评委的“诗刊评选的陈子昂诗歌奖”是两回事。 (4月17日《成都商报》)
诚如梁平所说,“就网上比对的这两首诗,基因吻合,血缘一致,甚至行走的姿势也惊人的相似,这两首诗一定只有一个姓氏”,这就意味着,唐诗与金铃子两人之间,有一人是抄袭者。
对此,唐诗予以明确的否认,他称:“我是2000年的时候写的这首诗,朋友都看过,但我没拿出去发表。”之所以出现雷同,唐诗如此解释:“现代派的诗风,在圈子里,同一种情景,完全可能想的是一样,你问我怎么解释,我也不知道啊,刚才金铃子给我通电话,我们也在说,怎么会产生这种情况。”
要知道,独特性正是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两位作者却写出完全相同的诗句,这在文学创作上是不可能的。
那么,谁又是获奖诗歌的真正作者呢?从时间上来说,金铃子的《暮色多么沉寂》2011年3月发表在《诗歌月刊》,她不可能抄袭最近获奖的《在暮色中赶路》;但唐诗又说了,“我是2000年的时候写的这首诗”,谁是谁非,普通读者难下结论。
虽然唐诗与金铃子都声称不会追究此事,但谁是原创者却必须有一个说法,这事关原创者的权益,也事关法律的尊严。在此方面,《给你一点颜色》的遭遇很能说明问题。
好在针对此事,“遂宁日报华语诗刊第二届陈子昂诗歌奖”发起人唐毅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说,“我们将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我们无法认定唐诗抄袭。我们会根据评奖办法来处理此事,如果有弄虚作假、拉票、涉嫌抄袭等行为,我们会按照相关程序,追回奖金,取消其得奖资格。”期待诗歌奖主办方能够说到做到,公开、公正地处理此事,真正维护原创者的权益,真正维护法律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