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大数据” 反渎“小意思”
时间:2015-12-09 A+   A- 举报

“‘信息大数据’的运用,一方面能使我们的司法行为更加规范,另一方面也能加快办案进度,并为新常态下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3月27日,在市检察院召开的反贪、反渎查办案件经验交流会上,市检察院反渎局负责人就他们于2014年在查办黄建(化名)滥用职权、受贿一案时运用“信息大数据”成功突破的具体做法作了介绍,顿时让与会人员耳目一新。

“你父亲卡上显示2011年9月进账10万元,这资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养殖合作社养殖区域面积明明是400多亩,可是你帮他们项目申报700多亩是怎么回事?”“你们局里的文件曾明确要求渔业科科长要对申报项目的养殖面积、新建池塘面积进行实地勘查,你是如何勘查、如何验收的?”……

2014年7月15日,面对反渎检察官的一连串提问,涉嫌滥用职权、受贿一案的市海渔局工作人员黄建开始时还辩称其不知情,可是当办案检察官拿出运用手机数据恢复软件对黄建手机恢复后产生的话单资料,结合那段时间黄建的话单,逐一指出黄建的狡辩之处后,黄建终于放弃了心理抵抗,他无奈地表示:“虽然我到你们检察院之前已经准备了很多托辞,但是面对你们如此翔实的数据资料,我已无话可说,希望你们对我从宽处理。”后来,此案由市检察院提起公诉,2014年12月20日,市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讲起这“信息大数据”工作法,承办该案的检察官告诉记者,以查办黄建一案为例,就在该案的初查阶段,他们便充分利用“信息大数据”工作法,坚持数据引路的工作思路,即在建立并完善我市近4年来的高效设施农业项目数据库、高效设施渔业项目数据库、渔业柴油补贴明细数据库的基础上,从中收集了当地政府相关文件50多份,并且收集了全市12家渔业公司的相关信息,以及全市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同时通过手机数据恢复软件,导出了黄建联系人信息300多条。接着,又在此基础上,通过比对黄建及其妻子、父母银行卡大量的交易数据、比对涉案的养殖合作社养殖区域近年来的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的卫星图片、比对市海渔局近年来所制定的相关工作文件、职责分工,终于掌握了与案件相关的大量翔实信息,从而为该案顺利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方海军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市检察院充分运用“信息大数据”工作法,努力实现案件初查精细化。即在案件初查过程中,首先通过收集并建立服务对象信息数据库,将涉案职能部门所涉及的利益影响人的信息、涉案单位所有上下级工作人员的信息、相关人员的家庭、财产、社会人情网信息等,一一涵括在数据库内以便分析排查。与此同时,还在上级检察机关所建法律法规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时期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及时收集补充各级政府的相关文件,自行建立文件数据库;积极策应科技发展要求,注重数据信息的运用,利用手机恢复软件全面充实“大数据”内容,为侦查办案提供信息支撑和服务。

方海军认为,利用“信息大数据”实现案件初查精细化,主要是指在查办和预防渎职犯罪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大数据优势,借助信息大数据分析方法、数据系统比对法等手段,使办案工作横向扩展,纵向深挖,从而促使办案效果得到提升。他还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市检察院利用“信息大数据”开展初查,已精准立案侦查渎职案件4件,涉案总金额220余万元。

本报记者  潘瑾瑾   通讯员  徐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