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经过官方认证的启东公安民警“启东路人甲”发布微博,证实10月8日下午发生于人民中路的出租车违法停车开门引发的交通事故,不存在网民猜测的其他情况。这起“开车门”事件之后的各种议论由此平息。
当下的信息传播,已便捷至指尖划动。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平台的产生,更催生了信息的无栏化。在一个城市,每一起突发事件,最先发布的就是网络,随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演变成自媒体的一场盛宴。
就如这起在国庆小长假结束后的交通事故,先是朋友圈各种惨烈的无码现场图片和小视频,紧接着事发当时的路面监控视频流出,引爆关注,众多唏嘘。这一当日最热话题,在大街小巷似病毒般极速传播。当然,也毫无意外地上了各公众号的头条。这一天,假期综合征的重度患者和懒癌晚期患者都被打上了鸡血。
事发当时接到报料,启东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拍摄、采访目击者、处警民警等。事情经过比较简单,先前在朋友圈疯转的图片和视频已可直观到基本事实。但后期制作却突然陷入停滞,女子在车轮下的形态是扭曲的,场面血腥,令人不忍直视。在一大堆高清现场图片中,编辑竟无从下手。但新闻第一现场应该体现,最终就选了警方处置场景,给女子画面打上马赛克。
而其时,已有人肉死者的最全信息发布,各种说法满天飞,更有直指事故另有隐情,一时间,沸沸扬扬又扑朔迷离。
在汹涌如潮的指责和猜测声中,当晚的启东日报公众平台跳出了这样几条评论:“这就是我们对待一个逝去的生命的态度吗?”“那么多人围观拍照,就没有人给她盖一块布或旧衣服……”“愿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似乎就是这种纷杂中的冷静,给当日的浮躁注入了一丝清醒。当每个人把自己当作新闻主播津津乐道这场悲剧时,甚至有“民意领袖”分析视频资料,要求严查事实真相揪出“故意杀人者”时,却偏偏忽略了对生命最基本的怜悯与尊重,以及对司法公正的干扰。
每一场人间悲剧,人们更多的是从中获得感悟与警戒。若生怜悯,必有保留;若有尊重,必生敬畏。面对他人的悲剧,在满足大众知情欲的同时,发布者总会有自己的态度,但同时也该有一定的底线,这是人性的温度。毕竟,我们都期许这个社会有更多的温暖。
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