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和教师换位思考?
时间:2015-09-10 A+   A- 举报

教师节之际,却写下这篇有点沉重的文章,是因为在微信上读到一篇《家长要求换老师的冷思考》。

今时不同往日,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也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当家长对当下教育的不满、对优质教育的渴求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需求便爆发成一种极端的形式:换老师!

同为家长,我理解每一位父亲和母亲的焦虑与纠结。为人父母者,生怕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宁可自己硬着头皮憋足劲往前冲,也不希望孩子受委屈被耽误,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我看到一拨又一拨的家长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回奔波,兴师动众甚至聚众请愿的时候,当我看到原本应该安静平和、书声琅琅的校园因为家长的不满和骚乱而显得动荡不安、喧嚣不已的时候,当我看到一个个孩子睁着迷惘的眼睛看着自己亲爱的父母和老师、校长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时候,我不禁思考,用这样的方式让老师“下课”,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环境?这样真的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吗?

三味书屋刻板无趣的寿镜吾老先生,上课时孩子能在课桌下偷偷画画玩乐,这样的老师在今时今日,恐怕也要被家长“换”了,但这样一位老先生却给了鲁迅终身难忘的温暖记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谓“好老师”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旁人口中的“好老师”也未必就适合自家的孩子,而“差老师”身上或许也有能让孩子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在我们评价老师的时候,不妨放下“分数”这个唯一的标准,去关注老师更多的精神内涵,去关注老师能给孩子带来的人格力量。因为,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长远的发展。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不必是“完人”,也不可能是“完人”,孩子学习的,不是老师的全部。身为父母者,指导孩子看到老师的长处,学习老师的优点,不是比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更有必要吗?

转发《家长要求换老师的冷思考》一文后,朋友圈有留言:“分班不满意,家长吵;老师生病请人代课,家长吵;自己孩子不习惯老师的教育方法,家长吵……别怪孩子娇气,家长还没长大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我们的家长还没有冷静地学会换位思考!每位老师都是家长,每位家长也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老师。父母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在无声地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方法。对于生活给予的种种考验,是欣喜地接纳、积极地应对,还是呼天抢地地埋怨、愤愤不平地发泄,会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迹。一个成熟、冷静、理性的家长,能给孩子更多爱的滋养!

到底该用什么方式与学校和老师交流沟通?到底该怎样冷静评价老师的“好差”?到底该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心理成长环境?家长需要思考的,也许还有很多……

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