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泉
9月5日晚,海复镇“正能量加油站”送戏进城专场在人民公园广场倾情献演(刊昨日《启东日报》),由清一色农民担纲的“台柱子”表演的舞蹈、独唱、独奏、诗朗诵,以及富有乡土气息的方言快板、话剧小品等,着实让习惯在影院观看演出的市民过了把瘾。
多少年来,“送戏下乡”一直是政府的“天职”和农民的期盼,其不失为传播健康思想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有效载体。今天,海复镇农民将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轻掸泥土,带出乡村,“抢滩”城市舞台,实属是新鲜事。这折射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也算是对长期以来政府“送戏下乡”的一个回馈。
从政府单纯“送戏下乡”,到农民“送戏进城”, 这不仅仅是演出形式上的变化,更是农村基层文化繁荣的真实写照。诚然,在我市,仅海复镇搬场村开创了送戏进城的先河,其他镇村的业余文化虽然也红红火火,但只满足于自娱自乐,还没有进城来与市民一起分享。一花独放不是春。如何使这朵文艺百花园里的瑰丽奇葩常开不败?窃以为,让这样的良性互动全面“动”起来,乃难能可贵。
各级党委政府要一如既往地以村公共服务中心、社区休闲文化广场、网格健身点等为依托,加快建设以送戏进城为内容的“正能量加油站”;有关专业团体要不嫌其烦地当好“艺术指导”,毕竟“草根艺术”在许多方面还显得稚嫩,通过“包装”,力求其更趋完美、更受欢迎;再有,村作为最基层、最直接的一级组织,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文艺骨干,热情保护和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演出场地、演出器具等方面服务。只有全方位动起来,真心服务好,“农民唱主角,送戏进城来”才会精彩纷呈,魅力四射。
但愿更多的镇村农民送戏进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