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镇兴隆村未花政府和集体一分钱,也未动用群众一个劳力,就顺利疏浚了104条泯沟,并实现了水系通畅、水清鱼肥、淤泥变宝、环境优美的“一石四鸟”效应(见9月3日本报第1版)。这般成果,源于村班子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将原本由村里大包大揽的疏浚工程,交由急需泥源的两家砖瓦厂,运用市场规律一举搞定。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总有许多棘手的、繁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如若不少复杂的事情都能像兴隆村疏浚泯沟一样得到顺利解决,那该多好!只是,受制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农村中还有相当多的事情,不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做,而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了。
在农村,许多事情因为牵涉到各家各户而变得复杂,但如果放在乡里乡亲这个层面上,并科学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市场规律、经济杠杆开展工作,也许,解开了人为因素这个结,再复杂的事情恐怕也就变简单了。仍以兴隆村疏浚泯沟为例,既然兴修水利是一桩大好事,既然砖瓦厂为谋泥源“磕破了头”,且着眼效益足以能够承担取土、运泥、赔青费用,那这样的惠民实事工程,只要村里做好了群众的思想工作、规范了砖瓦厂的施工行为和赔青标准,公益事业变身为企业行为,其积极意义又何尝只是节省了一大笔原本应当由政府及集体承担的费用呢?反之,村里审批项目、实施招标、筹措资金、组织施工、解决堆土、处理淤泥、发放赔青,烦不胜烦,弄不好,还会引出一系列干群矛盾和遗留问题。
农村中,类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并颇有成效的事例不少。如有些村庄年年绿化不见绿,但寅阳镇晁汀村却美得像花园;又如有的村庄水面大片荒芜,但吕四港镇平东村却条条沟河水清鱼跃;再如少数镇村夏收时节“狼烟”四起,但近海镇近农村一带农民舍不得烧一根秸秆。到这些村走访,归纳村干部的工作经验,无非八个字“简单实用,百姓领情”。
农村中,去除人为因素,不该有特别复杂的事情。为民办事,也不该出现打“死结”的情况。面对一桩桩看似复杂的事情,当事干部应该理清头绪,寻找百姓受益条件下最简单实用的解决办法,上级领导应该支持鼓励这样的创新创造,政策层面更应该为这样的“简单”工作提供保障。不然,“一刀切”“切”不出完美结果,管头管脚的所谓章程,更容易“捆死”基层干部手脚。智慧在民间、在基层,面对近些年农村中总会冒出来的一些复杂事,我们理当认真反思,这些复杂事,有否简单的解决办法?如果有,为什么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推而广之?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