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何必那么纠结
时间:2013-07-01 A+   A- 举报

高考,是过五关斩六将的战役。成绩揭晓后,下一步便是填报志愿。如何让考分分有所值,乃至分超所值,被好学校、好专业录取,是所有家长与考生最纠结的问题。

填报志愿的纠结,源于对大学的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就学校的选取而言,目前中国高校确实形成了C9、985、211、一般重点、二类本科、三类本科、大专这样的等级结构。在毕业求职时,等级结构的确会左右用人单位的录用选择。所以,填报志愿时,考生都希望自己被结构上方的高校录取。

那么在同一等级、同一批次的高校中究竟谁强谁弱。笔者认为,这样的纠结就没有必要了。不但历年各校录取分值不足以佐证,就连“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也被行家视作无稽之谈。高校的学术水平、教育质量、学习风气等,又岂是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可以量化的?

专业的选择也让家长考生头痛。一定意义上,现在就读的专业就是日后从事的行业。在企业用工日趋理性的时代,对口的专业比名牌高校更受欢迎,更易于就业。不过,专业紧俏与否不是刻舟求剑,本质上是由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些年来,有不少当时被视作热门的专业学科,高校疯狂扩招,考生一拥而上,4年后,该专业成为人才市场上的大路货,供过于求;又有不少当时不太看好的冷门专业,4年后因人才稀缺,反而触底反弹,备受用人单位欢迎。

现在纠结于什么专业更易就业,就如同预测股票、期货的未来走势,谁也无法说准。与其风吹草动皆受制于外在市场,不如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任何专业与行业的佼佼者永远不用担心就业。如何成为佼佼者?除却自身的不断努力外,对专业是否感兴趣,在专业上是否有天赋也很重要。所以,填报志愿时不妨淡化些功利色彩,按照考生自己的兴趣与天赋所在。今天不存功利,或许4年后会收获最大的红利。        ◇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