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油小包装化,是保证居民安全吃油的前提和基础。”日前采访城乡食用油市场,一位油脂加工企业老板提出的建议点出了农村食用油流通领域的一根“软肋”。
食油小包装化,品牌食油生产企业早已实施,但散布于乡村的大量粮油店却依然还在经营着散装食油。这些散装食油从哪里来?质量怎样?成份如何?是否安全达标?对一般的农村消费者而言,自是无从知晓。当这些散装食油出现安全问题时,又有谁能来担责?
笔者就此多次暗访农村集镇粮油店,发现散装食油大都被存放于容量达100公斤的大铁桶里,虽然也分为菜油、豆油及精制油等,但对于这些油品的真正来源和内在质量,连经营者都无法准确回答,可见其中隐藏着安全隐患。市粮食局一官员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散装食油公开流通,客观上为“问题油”、“地沟油”、“劣质油”开启了方便之门。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百姓受到各种劣质油侵害是不争的事实。只是,这样的危害还未被广大百姓所认知,或者尚未产生重大后果。
食油实施小包装,则是阻断各式劣质油流向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笔者了解到,国内大多数大中城市及我省的苏南地区已禁止散装食油流通,为广大居民的安全用油设置了一条重要防线。道理很简单,食油小包装,产地、品质、品牌及质量保证公开化,劣质油、地沟油就难以通过公开渠道进入百姓餐桌。除此之外,还极大地方便了监管,一旦油品出了问题,生产、销售企业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食油小包装,既是安全保证,也是市场趋势,更是百姓期待。食油小包装,同时还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必由之路,其包装成本在日臻完美的生产工艺和规模化生产条件下,早已降到了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的程度。既如此,在全社会紧绷食品安全之弦的大背景下,就没有必要给饱受诟病的散装食油以存在的土壤与空间了。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