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头疼,市民烦心,城市污染,农民无解,这就是大多数地方秸秆禁烧面临的现实。如何面对这个现实,如何让这个困扰政府和市民的问题迎刃而解,既能让城市居民免受污染之苦,又能让农民从秸秆禁烧中获得实际利益,不但是秸秆禁烧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是检验相关职能部门能否做好这项工作的一把标尺。从近年秸秆禁烧结果来看,政府不可谓不重视,相关部门也不可谓不认真履职,但烟雾围城的局面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究其根源,就是常规的传统政令不能满足农民在秸秆禁烧方面的实际利益需求。农民表面上应付,实际上还是一烧了之。
有鉴于此,帮助或者引导农民找到秸秆出路,进而让农民获得看得见的实惠,应是各级各部门应对焚烧最迫切、最务实、最有效且治标又治本的关键之举。个中内涵,绝非一个“禁”字所能包含。这般出路,需要政府部门和基层干部转换思路,并为之付出艰苦努力。
夏收夏种夏培,农民最辛劳。农民烧了秸秆,除了秸秆的利用价值不高,最根本的原因是贪图一个“便当”。当开发利用秸秆之“麻烦”与农民需要的“便当”发生矛盾时,绝大多数农民势必选择付之一炬。为此,年年禁烧年年烧便成了常态,而秸秆禁烧的一般性思路也统统成了死路。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些年,我市农村不断呈现的看似简单却富有实效的秸秆开发成果充满着智慧。近海镇6000亩麦田因实施“麦瓜豆”种植模式,麦秸既垫瓜又还田,农户舍不得烧一根秸秆;北新村双仙村推广秸秆养羊,上百农户发羊财;吕四港镇石堤村农户郁维成采用传统田头沤肥法,秸秆就地变成了宝贵肥料;在王鲍镇松桥村,有农户将秸秆就地集中堆放,一侧种上丝瓜、冬瓜、南瓜、扁豆等藤本蔬菜类植物,收入远超过棉花、大豆或玉米,并实现秸秆沤肥还田……
秸秆是宝,与其下政令禁烧,还不如下功夫帮农民找出路。当下,由政府主导的机械化还田、秸秆发电、窑业用柴、行政处罚等措施尚难以全面推开,或一时难以实施时,何不从民间智慧中找寻秸秆出路,也为禁烧找到一个现实的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当广大农民通过“懒”办法获得秸秆产生的种种眼见为实的效益时,秸秆禁烧工作也有了成功的现实可能。期待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推广、引导和扶持上多有作为。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