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劳动者的节日。然而,在今天,又有多少工人和农民为自己的节日自豪和庆贺?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激昂人心的劳动颂歌唱出了亿万产业工人的心声与豪迈,唱出了工人的力量与尊严。在那个年代,每一个工人,无论天南海北、无论苦脏与否,谁不自豪和骄傲!
时光流逝,在当下,“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似乎已经遥远。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工人后代、农民子女再甘心当工人,特别是一线工人?又有多少产业工人发自肺腑地为自己的职业自豪?“打工仔”“农民工”“外来工”等等称谓代替了“工人”字眼。轻视工人,漠视劳动,已经成为一种不良风尚。于是,无奈之下才当工人、当了工人低人一等、劳动保障难以保证、自身权益受损害等现象屡见不鲜。于是,年轻人向往政府机关、期待优雅生活,不愿劳动、不肯劳动成普遍现象。
劳动不再光荣,表面的高收入又怎么能够吸引得了年轻人?这一二年,城市泥瓦匠每天的工资高达二三百元,马达车工的年薪达到四五万元,但这些基础的劳动岗位却并无吸引力。这些年里,城市闹民工荒,农村现抛荒田,环卫工人多为老弱病残者。有识之士无不担心,假如没有人愿意从事基础劳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何以延续?
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要靠劳动创造。可见人人劳动,方可人人获得享受,崇尚劳动,方显人类文明。尊重劳动、鼓励劳动,敬重工人、优待工人,理当成为社会主旋律。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