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得开心”得讲深讲透道理
时间:2012-12-14 A+   A- 举报

改建卫生厕所是桩大好事,但也有群众特别是老年农户不领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农户认为抽水马桶用水量大,水费“吃不消”。为此,吕四港镇垦北村村干部改厕之前先进户动员,细算这笔用水账。结果,“话得开心”,农户“一蓬疯”响应,全村改厕1000多只无一毁损回潮(12月6日《今日启东》一版)。

看了上述这篇报道,笔者欣喜之余,却难平静。最近几年,各级政府投入巨资,在农村大力推进卫生厕所改造,旨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但在部分村组,改厕并不顺利。某些干部漠视群众想法和疑虑,一厢情愿上门改厕,结果,干部前脚走,后脚马桶就底朝天,政府上千元投资顷刻化为乌有。此情此景,让人分外痛心。

农村改厕,大实事为何在少数村组受到了这般冷遇?笔者采访中深有体会地感觉到,凡是草率改厕的村组,十之八九有马桶被毁损现象,而大凡思想动员做得好、改厕质量有保证的村组,则深受群众欢迎支持。由此可见,干部讲透大小道理,水账算到群众心坎上,进而变要我改厕为我要改厕,于规模宏大的农村改厕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细节决定成败。放眼农村,改厕也好、征兵也罢,或者像计划生育、小型水利等等大量的群众工作,如果干部大道理讲不深、小道理讲不透,或者压根没心思给群众“讲经说法”,那群众会不买你的账,你又如何将实事做得完美,又如何让群众从心底里“领情”于党和政府?

新农村建设,一切围绕造福于民。办好实事,需要干部讲深讲透道理,进而得民意、赢民心。民间有句俗语:“话得开心爬东海也高兴”。可见,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需要掌握“话得开心”的本领。当然,其前提是大公无私的品德、必不可少的耐心和对大政方针的“吃透”。     ◇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