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访求中密切群众推进发展
时间:2012-12-06 A+   A- 举报

本报评论员

广泛开展宣传走访,认真听取建议意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市“三访三求”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秉真情、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了解了基层群众诉求,解决了热点难点问题,提升了干部能力素质,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实践证明,“三访三求”活动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载体和途径,必须与时俱进,做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常态化,就是要把“三访三求”活动作为一项基本功、必修课,变下基层“三访三求”为驻基层“常访常求”。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致胜法宝,践行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所在,“三访三求”是应为必为之举,不是权宜之计。部门单位也好,干部个人也罢,一定要真蹲实驻,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切忌“月初点卯月末露面平时不见人”。常态化,不仅在时间上要经常、要坚持,而且在感情上要真诚。身下基层更要“心”下基层,思想上关心群众、语言上亲近群众、行动上接近群众,竭尽全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常态化,就是既帮助基层解决突出问题、燃眉之急,也要着眼长远,多做理思路、强素质、定制度、打基础的工作。

制度化,就是要完善“三访三求”活动的机制保障,明确职责,严格纪律。我市已建立了“三访三求”活动考核、督查、反馈机制,保障了活动健康有序扎实开展。当前,要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总结形成一批见实效、管长远的新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既要坚持上评下、上考下,强化领导与督查,也要力推下评上,走访实不实、感情真不真、办事好不好,多听听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搞好测评,确保实效。

规范化,就是要把“三访三求”活动具体化、项目化,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参加“三访三求”活动的干部,每个人都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任何形式上的下基层、作秀式的下基层,只会给党和政府抹黑。只有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每个人肩上都压有担子,每个人身上都怀揣“项目”,每个人心中都装有“办法”,“最后一百米”的种种难题和困惑才会迎刃而解。

开展“三访三求”活动,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启东实践”。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摈弃“运动”思维,消除“短期”误区,在“三访三求”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中,进一步推进率先发展,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真正让“三访三求”成为全市各级干部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真正把“三访三求”成效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成果、认识成果和制度成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