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切合需求路更宽
时间:2012-07-20 A+   A- 举报

近年来,我市农村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厕所革命”。政府出资为广大农民兴建卫生厕所,改善卫生条件,预防各种病疫,可谓一桩大实事、大好事。近日,笔者下乡走访时却吃惊地发现,有些村庄的改厕成果并不理想。

踏访一些村组,发现少数老年农户家的抽水马桶安上没多久就被推倒或废弃。有的村前几年已经改了四五百户,如今“存活率”只有二三成,按每改一只卫生厕所800元计算,仅一个村就有二三十万元打了水漂。

政府大力改造卫生厕所,百姓为何不领情?从表面看,不少农民认为,使用卫生厕所,要水冲,得花水费,想施肥,可又难掏粪水,新厕所不实用、不方便。笔者认为,农村留守老人居多是个主因,这一群体并无改厕欲望和需求。更何况,改厕的钱是公家的,推了马桶又无需承担责任。

改厕遇到如此难题,总得有解决的办法。部分镇村干部认为,改厕先要看对象。年轻农民盖了楼房,干部不动员,也会自费配套卫生厕所。假使政府将改厕对象确定为有需求的青壮年农户,且以奖代补,定会取得不错的推广效果。

不过在改厕过程中,不少镇村也有成功经验。汇龙镇在全市最早为卫生厕所配套引水管道,大大提高了保存率;海复镇桃洪村明确改厕对象,注重宣传引导,通过干部和群众代表示范引领,改厕工程颇受农户欢迎;南阳镇启兴村,干部讲道理算细账,让许多农户舍得用自来水冲刷,卫生厕所效应越发明显。笔者了解到,在我市今年实施的新一轮改厕中,不少镇村既配套安装了输水管道和水源,又普遍采用了节水型马桶,农民抵触情绪大为减少,毁损现象明显减少。

农村“厕所革命”切合百姓需求路则更宽。采访中,广大农村干部关于“迎合农民需求”、“转变改厕方式”、“灵活奖补实施”、“循序渐进推进”的呼声十分强烈。但愿农村改厕这件惠民实事越做越好。      ◇江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