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期待更多“田老板”
时间:2012-05-21 A+   A- 举报

“最小村庄诞生最多种植大户,近海镇近农村半数农户出村包地,年净收入逾400万元。”读罢《今日启东》5月15日头版刊载的这条新闻,心头为之一热,农民种大田,只要摸准了市场脉搏并勇于探索和实践,黄土地里照样有刨不尽的“金子”。

提及种田致富,现今不少人在认识上陷于一种误区,认为只有规模设施栽培、种植特种经济作物才能致富,并且要付出太多的辛劳。然而,近农村农民却以他们的成果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种植接轨市场的大宗作物,辅之以合理茬口和机械化耕作,大田规模生产同样能轻松致富!缘于此,近农村60农户争相出村包地当“田老板”。

新农村需要更多这样的“田老板”,这样的新型农民越多,农田的产出越多,农民的口袋越鼓,农业的生命力越强大,农村经济就更有活力。而放眼当今农村,这样的“田老板”还很少。更多的乡村,呈现于人们眼前的是大量农业劳力外流后土地的粗放耕作、农田的低产低效,以及少数偏僻乡村的萧条。如此巨大反差,给基层政府和农业部门敲响了警钟:农田若只靠老人妇女种植,种田若只是解决温饱,农业高效若只能通过种植特色作物方可获得,那么农业的前程何在?农村的未来又何在?

近农村的“田老板”因创业有成而“牛”,农村有志者不妨学习他们的开拓精神和创业劲头,在广阔农村成就同样的种田业绩。毋须讳言,“田老板”多多益善,除了典型引路,更迫切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种田大户从发现扶持到培养成功,不论种植规模大小还是实力强弱,政府和社会环境都应该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扶持,既要持之以恒,还需扶上马送一程。如此,更多“田老板”无限风光之时,当是当地农业充满无穷生机之日。      ◇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