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三月下旬,北国仍旧寒冷,北方人爱吃的大葱经过漫长寒冬的侵袭和早春的消费,卖出了每根2元上下的高价。此时,谁若拥有大葱资源,无疑就拥有了一笔财源。
冬天,北方产地难长大葱,也无法低成本长期保存,谁有此资源?在我市王鲍镇,有个名叫李继中的河南淮县人在此包地种植了1200亩露地越冬大葱。春节过后,北方大葱量少价高,李继中的大葱正好上市,“南葱北香”,赚了个盆满钵满。
同样一根大葱,李继中因在南方规模种植而大获成功。此产销法,李继中称之为“地域差异法”,看似简单,却如脑筋急转弯般地成功破题。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巧妙利用了南北方的地域和季节差。大葱在北方无法露地越冬,而南方却无此禁忌。人无我有,同样一根葱,还不值了钱?北方大葱行将销罄,李继中的大葱正值盛产,同样一根葱,其利润空间还不增大了许多?北方葱受肥力、灌溉等因素制约产量较低,而南方葱既能露地越冬,还能在田生长,产量高了五六成,效益还不大幅提升?
同样是大葱,由北方长到了南方,地域和气候之差异愣是变成了效益之优劣。此等稀奇事,透出一个不二市场法则:“产销好不如产销巧。”巧在奇思妙想,赚在人无我有,赢在敢为人先。由此说开去,假若我们把握好市场需求,更多地利用本土自然条件,何愁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滞销呢?
中国之大,各地对农产品特别是蔬菜需求各不相同,站得高远,找到差异,寻得其中商机,变本土“大路货”为销地“热门货”,其增收效果,相信不亚于当年盛极一时的“反季节蔬菜”。 ◇姜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