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全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使启东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创新高地,是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又一项战略任务。
创新驱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途径,是完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2011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在规模工业中的占比已超过40%,启东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期,科技创新活跃期,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电力能源、海工船舶、临港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具备了良好基础。崇启大桥建成通车,我们还可以更好地借力上海丰厚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速的情况下,完全有条件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快速提升,走出一条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跨越之路”。
实施创新驱动,必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创新型企业是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激发技术创新的内源动力,关键在企业。全市上下要突出企业科技投入主体地位,引导企业确立“技术为本”的发展观,推动企业普遍建立科技投入长效机制,抢占科技制高点,提高启东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突出企业产学研合作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校企联盟”等合作载体,开展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标准,转化科技成果,构建利益共同体。要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引导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平台和科技工作室,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需求、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实施创新驱动,必须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创新服务体系,是切实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能力的关键之举。要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与科技创业支持。要加快创新型经济园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国家级科技创业园、科创中心等功能配套。要扎实推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创新保险对科技企业的服务模式,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必须打造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第一要素”。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落实顶级人才引进计划、东疆双创英才集聚计划、沪启人才互动合作工程,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引进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启设立分院分部,积极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环境,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真正让人才优势成为启东科学发展的第一优势,人才竞争力成为启东跨越发展的第一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