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热烈庆祝崇启大桥建成通车
本报评论员
接轨上海就是接轨世界,融入上海就是融入世界。随着崇启大桥的建成通车,让处于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核心交汇点的启东,一步踏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两个隔江相望了百年的城市,因为一座大桥而深情相拥。历史和现实昭示,启东靠江靠海紧靠上海的区位优势,必须通过全方位的对接上海、借力上海、服务上海,才能真正跨越长江天堑,铺就发展坦途;才能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实现全面跃升。
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首先要在城市规划和功能定位上实现与上海的无缝接轨。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告诉我们,每崛起一个大都市,必定会带动周边众多中小城市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联系紧密、互相融通、共同繁荣的城市群。大桥通车后,启东由上海的“后花园”一跃成为上海的“前客厅”。因此,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要闪耀上海元素,着力提高建设品位。城市建设的基础配套要彰显上海气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建设的建筑风格要展现上海风情,全力展示城市形象。只要我们抢抓大桥通车的历史机遇,借鉴上海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乘势而上,加速崛起,就一定会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重点要在产业转型和要素集聚上实现与上海的互动融合。上海是目前中国人才、信息、资本和产业的高地,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上海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其龙头地位更加突出。启东具有丰富的土地、岸线和劳动力资源,随着崇启大桥的建成通车,沪启两地融合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长期受长江阻隔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必将快速向启东集聚。只要我们充分放大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接受上海的产业和要素辐射,找准在产业链中的“座位”,积极参与国际化产业分工与协作,就一定能在融入上海中实现全面跨越。
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根本的是要在胸襟思路和理念素养上实现与上海的合拍同步。崇启大桥通车后,全市上下必须用新的视角、新的定位和新的思维,创新发展的理念、思路、方法和举措,在思想深处架起一座跨越天堑、融入上海的“观念之桥”。要确立开放意识。当前尽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在加速,但制约启东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及思想阻力依然存在。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拆除“汉界楚河”,积极接轨上海、配套上海,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要强化学习意识。上海得风气之先,是对外开放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学习上海,可以认识、了解、学习国际规则和惯例;学习上海,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上海现代、开放、大气的海派文化,塑造启东全新的城市精神,整体提升启东文化软实力对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要树立配角意识。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看到自身的不足,甘当沪启合作中的配角,从而主动寻求合作。积极借鉴上海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壮大启东的优势产业,谋求局部竞争,力求启东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在长三角乃至全国争当主角。
崇启大桥的建成通车,让启东业已成为接轨上海的“第一落点”,只要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奋发有为,全面融入上海这一走向世界的“第一跳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将在江海大地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