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市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
本报评论员
在全市上下喜迎崇启大桥建成通车,认真搞好镇乡人大、政府换届,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关键时刻,市委决定组织开展2011年度年轻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市级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这是我市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和江苏省、南通市和启东市三级党代会精神,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举措。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市委立足新的发展起点,着眼新的形势任务作出的重要决策。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尤其是崇启大桥的建成通车和吕四大港的加速开发,启东正进入继续领跑沿海、实现率先跨越的黄金机遇期。能否抓住宝贵机遇,实现弯道超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委决定开展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就是要进一步畅通人才选拔渠道,选拔和储备一批启东“十二五”发展急需的领导干部,把更多优秀人才集聚到沿海开发、转型升级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来。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各项工作。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市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的创新实践。与以往相比,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特别是公开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工作,具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职数更多。共推出16个乡科级领导干部职位进行公开选拔,数量为历次之最。二是更加突出选拔年轻干部。从优化全市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出发,进一步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16个职位中, 7个职位要求35周岁以下(1976年以后出生),其余9个职位全部面向“80后”进行公开选拔。三是更加注重基层一线。2个职位专门面向大学生村官进行公开选拔,同时注重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有10个职位选拔的是镇乡、园区领导干部。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和强化面向年轻干部、面向基层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有干劲、有能力、有思想、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市委营造风清气正用人环境,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的有效举措。竞争性选拔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干部工作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干部群众比较认同和拥护的选人用人改革举措。这次公开选拔和中层竞岗,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符合条件的干部应当有挑重责、担大任、干实事的理想和志向,义不容辞、当仁不让地报名参与。无论是笔试、面试,还是竞岗陈述等各个环节,都要力争把自己的素质、能力和业绩全面真实充分地展现出来,使这次参与的过程成为一次汇报自己、展示德才和风采的过程,成为一次学习别人、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过程,从而激发全市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竞争出活力,竞争出人才。在市委正确领导下,通过这次竞争性选拔,我们衷心期待一批优秀领导人才脱颖而出,衷心期待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完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我市开创桥港新时代、建设美好新启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