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镇向西村的乡间道路上,三五成群的村民自觉地靠道路两旁行走,往来货车、小轿车循规蹈矩缓缓行驶。人和车在村路上构成了一幅和谐文明的交通风景画。(详见《今日启东》8月18日报道)
目前向西村的标准化水泥道路已有14.5公里,人均里程与全市各村不相上下。但他们的远见在于将文明交通进村入户,从2009年9月起就启动了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即软件设施到位。他们根据路段、路况需要,设立了警示标志、警示桩,划路面标线,安装减速带、交通安全宣传牌等;同时,制订农路管理制度,并在村民中广泛宣传交通法制、交通安全知识,提高村民安全交通素质。所以他们从实施交通安全工程以来,村内没有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
农村实施了通达工程后,水泥路多了、宽了、平了,开车、行走畅通方便,但同时也为农村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过快增加创造了条件。而农民的交通安全知识、法规、意识和处险能力滞后,在出行中的“被违规”现象十分严重,引起交通事故频发。交警部门总结目前交通事故的新特点是“涉农”的居多,其中“涉电”的又居多。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程的实施迫在眉睫。
作为农民致富首要条件的通达工程,农路建设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长度足够的标准化白色道路,这是硬件设施;二是道路各种标识标记标线、警示宣传牌等的设立,以及村民交通法制观念的增强和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这是软件设施。两者缺一不可。
期待各村都能像向西村那样,认真实施好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创建平安、和谐、文明的新农村。 ◇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