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采访沿海某村老支书,问及该村发展成果,这位履职20年的老支书竟在某些数据上支支吾吾。打破砂锅问到底,对方答道,有些数字上面定了框框,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这些年里,实在很怕上级部门让填新表格”。
新农村建设中,各种数据既是问题、矛盾、现状的真实体现,又是投入、进展、成果的集中反映。这些年里,涉农部门通过一系列支农、惠农举措,办实事、得民心,由此而生的笔笔数据,成了促进农村繁荣、赢得百姓口碑最直观的符号。因为每一笔数据都事关领导决策、建设效果及至新农村发展方向,故渗不得半滴水。
然而,也有极少数部门和个别领导面对工作措施不到位、实际成果不满意、工程作用未发挥,就很“洒脱”地让基层干部填数充功。于是乎,不少村干部握笔填表、心里叫苦,虚假的数字一经公布,老百姓往往最先骂村干部。此“纸上政绩”法,也给某些腐败者钻了空子,大凡小型水利、农村绿化、“四位一体”、农路建设出了问题的村,其实情多多少少与上报数据有些出入。
数字最讲究真实,数据产生的过程真实地折射出有关部门的工作作风。可以请基层报送数据,但不能不辨真假;可以设置新的报表项目,但怎能随意凑合数据;可以对填表有个辅导,但不可先定填数范畴。
老支书怕填新表格警示,虚假的数据不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当下乱要数据之风当刹,不作“数”者当罚。那么如何快速发现数据作假?笔者管见,既可畅通举报渠道,也可实地核数,真假即一目了然。 ◇姜斌